李军是滁州学院一名贫困学生,由于家庭困难,2009年10月他申请国家助学金并很快得到批准。但就在助学金发放前夕,班主任告诉包括李军在内的18名贫困学生,国家助学金即将打到个人卡上,要求将钱取出来交给他,然后给全班91名同学平分。(12月15日《皖东晨刊》)
国家实行助学金政策的目的,是减轻贫困大学生因昂贵的学费和生活开支所带来的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温情关怀。然而,眼下在不少大学生的眼里,助学金似乎就是一块“唐僧肉”,穷的富的都想上来咬一口。一些大学生本来家庭并不困难,但为了得到助学金,不惜弄虚作假开假贫困证明。如此以来,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几乎都成了“贫困生”,为了“公平”起见,似乎只能按人头平均分配。但是,一些贫困学生即使足额得到助学金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助学金的平均分配对于他们来说无疑并不公平。
当然,助学金成了“唐僧肉”,从本质上反映出了高校现行的“助学金”制度还存在着缺陷和弊端。首先,用一纸“贫困证明”作为衡量贫困与非贫困的标准,明显过于简单、草率,因为“贫困证明”的真实性本身就无法保证;其次,高校助学金发放之前,缺少必要的配套教育和监督制约措施。报道中的这个班级,因为“贫困生”太多而平分助学金,系相关负责人竟声称实属无奈,就是一个证明。
政府每年能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助学金是有限的,如果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学生也跟着分享助学金,就意味着一些应该享受到助学金的学生,被活生生地剥夺了享受全额助学金的权益。所以,各高校在发放助学金的问题上,还应该把工作做得更具体一些,细致一些。一方面,对贫困生的评定要有一个合理的制度规范,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并对各个班级助学金发放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审查,使助学金回归本位,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新闻推荐
晨刊讯 为确保2011年元旦、春节食品安全,昨日,市食安办组织食药监、卫生、质监、农委等部门对滁城部分超市、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了突击执法检查。执法人员先后查看了滁州柄权肉制品厂、...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