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
王国安带着刘耐峰、张林、李书水、成玉山和张元祥奔向111高地后,途中遇到了一段简易构筑的堑壕,道路无比难行。王国安本想建议绕开堑壕快速前进,但就在这时,可能敌人发现了对面战场上的异常,炮声和机枪声开始响起。王国安上一次参加战斗是三年前,对前线算是比较熟悉的,他猫着腰跟在向导身后,带着大家一路小跑向着高地上的排指挥所奔去。
沈长庚要替换的是在左六号高地防御的友军某部一个排。前面的带路战士熟悉地形,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堑壕里一路狂奔。交通壕里乱七八糟什么都有,破钢盔、罐头盒,只要有响动,带路的战士就骂,沈长庚在后面又累又紧张。
在山上跑了几小时,沈长庚浑身湿透了。跑到山跟前,带路的战士一头扎进了洞里,沈长庚不知道地形,找不到,在原地打转。过了会儿,洞里的战士喊沈长庚:“在这里!”沈长庚循着声音一脚下去,一阵刺股疼立马袭来——因为急迫,他把脚插到石头缝里了,等抽出来,半条腿全是血。
沈长庚也不敢吭声,他总算找到了洞口,往洞里一靠,身上的汗直淌,半个多小时不停地喘粗气。洞里有了一丝光亮,一只小小的蜡烛燃烧着,借着微弱的光,沈长庚看了看洞里的情况。这是一处靠着山坡自然形成的石缝,有大石头斜盖在洞口,里面容纳五个人没问题。
一个老兵过来自我介绍。聊天过程中,沈长庚知道这个排长是滁州老乡。知道沈长庚也是滁州人后,排长很热情、客气,就打开了一瓶水果罐头,沈长庚正口渴难熬,一口气把水果罐头里的糖水喝光了。
一夜无眠,沈长庚时而打盹时而惊醒,待到天亮后,有些心急,就对排长说希望能出去看看阵地。排长带着沈长庚跑到洞外,借着隐蔽,简单地向沈长庚介绍了阵地上的三个哨位。看完地形后,沈长庚决定,待补充人员上来后,必须加强防御工事的构筑。
张元祥终于追上了小分队,被领到了7号哨位,四班的五名同志算是到齐了。简单休息后,友军先是口头介绍了一下地形和哨位情况,随后王国安对人员进行了分配,他说:“这个阵地上,最危险的就是6号哨位,那个地方距离敌人太近了,洞也小。”成玉山立即接过话说:“排长,这个地方交给我吧,我个子也小,这样躲藏起来方便。”王国安想想也是,就说:“张林,你是副班长,你也个子小,6号哨位就你和成玉山的了。”由于6号哨位也是最远的,距离7号哨位35米左右,在敌人的火力控制中,往返比较困难,王国安对等待引导的友军说:“你先把他俩带走吧。”跟在一名友军的身后,在“嗒嗒”的冷枪声中,张林和成玉山顺着堑壕经过十几分钟的爬行,终于来到6号哨位。
到了6号哨位,友军老兵说:“明天晚上我们就要撤了,今天把吃的东西都拿出来吧。”说完从溶洞的角落里拿出两包方便面和一瓶水果罐头。张林说他们在排指挥所已经吃了,友军老兵说:“那就坐着说话吧,反正在这就是闲着。”成玉山着急着向友军了解情况:“咱们一边吃着一边说,也不耽误事,说说这里的情况吧,要不然也吃不安心。”那个老兵伸头看看,天基本上完全黑掉了,说:“这是个好时候,要是天不黑,我可不敢这么站起来。”他走到哨位溶洞门口的堑壕里,便不再往外走,就站在那里介绍情况。大体说了一遍方位,张林和成玉山也是听得稀里糊涂。天那么黑,哪里能看得清呢?成玉山问:“往前走走不行吗?”说完自己就往前走了走,只听得“啪,啪”两声,身后的堑壕上溅起一片碎土。
新闻推荐
晨刊讯为有效防范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近日,琅琊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区集体食堂、卤菜摊点和各类型餐饮...
滁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滁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