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⑤ ④ ⑥ ③
★★小链接★★
“走太平”盛况: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县独有的民俗。自东汉开始,传承至今。2009年,来全椒“走太平”的人数约30万人,有来自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的外国友人,有来自苏、浙、沪等地的客商,“走太平”已经演变成为淮河以南最大的民俗文化活动。用工对接、花灯表演、农资展销、歌舞晚会……各式内容应有尽有,全方位展示全椒的独特魅力。
“走太平”线路:民俗专家据全椒文献记载和民间口头传说,考证出“三桥两街”的传统线路。三桥即积玉桥、洪栏桥、太平桥,两街即袁家湾街和太平街。三座桥都取每座桥名中间那个字,就是玉、栏、平,用谐音就是遇难平,即遇到困难就能摆平。在全椒话中,病怕瞧(桥),所以走太平桥后,就能去百病。
★★走太平花絮★★
“太平”冠上商业“姓”
新建落成的全椒商业步行街,为“走太平”这场传统盛会增添了不少商业“点缀”。全椒县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走太平”与企业进行合作,以商业化运作方式让“走太平”活动更具时尚气息,而这不仅展示了全椒的民俗文化,也将展示正在崛起的商城椒陵的独特魅力。
“太平井”里投硬币
走完太平桥,人人都赶到桥头的“太平井”里投上一两枚硬币,因为大家相信向井里投掷硬币,若是平着往下沉,今年的财运可是“虎虎生威”。记者看到,小小的“太平井”旁,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一个个市民拿着硬币跃跃欲试,比比看谁的“手气”更好,不过,不知道是谁突然冒出了一句:“明天拿个吸铁石往井里一放,那可真是赚大钱了。”一句玩笑话逗乐了全场人。
小摊“拼凑”“世博会”
在全椒县城的儒林路上,百余米长的摊点在路的两侧“安营扎寨”,小贩们告诉记者他们都是从周边各个县市赶来“掘金”的。花鸟虫鱼、风车木偶、名点小吃……各式摊点琳琅满目,吆喝声、音乐声、讨价还价声,阵阵声音此起彼伏。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游客驻足,现场气氛火热,俨然一个小型“世界博览会”。
晨刊讯 烧炷“太平香”,为亲人求得一份幸福;走趟“太平桥”,为自己许愿一个平安……3月1日,农历正月十六,一年一度的全椒县“走太平”民俗文化活动“如约”上演,吸引了约30万人参加。本刊记者带您一览“走太平”的空前盛况。
“太平”美景美不胜收
一走进全椒县城,放眼望去处处彩球高悬,花团锦簇,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儒林路上,一道道彩虹门“虹桥卧波”,一个个灯笼“张灯结彩”,一家家摊铺“鳞次栉立”,一派火热闹腾景象。“太平桥”处,“浓妆重彩”“太平桥”焕然一新,彩旗迎风招展,彩绘古色古香,“江淮背腹”匾额熠熠生辉。儒林广场大舞台上,人头攒动,一个个花船“千帆竞发”,一条条巨龙“长龙吐焰”,一只只彩狮“憨态可掬”,一张张脸庞“笑靥如花”……美丽的景象映衬出“太平盛会、和谐全椒”的主题。
“太平”盛“事”欢乐无限
上午九时许,“太平神”巡街活动正式开始。在太平路老街,随着咚、咚的锣鼓声传来,手执“回辟、肃静”两位“汉朝”人士映入眼帘,紧随其后的“汉代官员刘平”不停地向市民们摇扇、作揖,呈现一派“政清民乐”的祥和画面。市民们缓缓聚到桥头,簇拥着“刘平”踏上“走太平”的“长征”。
下午,民间花灯大赛在江海儒林广场大舞台拉开序幕,来自全县10个镇的18班花灯“粉墨登场”。六镇镇农民高跷队的“走大边”、“溜小场”、“叠彩扇”表演赢得观众阵阵喝彩。二郎口镇60位农民的百米长龙舞,金黄色的巨龙时而腾云驾雾、时而高空盘柱,为大赛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墅、西王等镇的舞狮,狮子们摇头摆尾,做舔毛、搔痒、抢绣球等各种动作,翻、滚、串、蹦,栩栩如生,逗得市民开怀大笑。
“太平”新客流连忘返
都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不,记者发现今年“走太平”的人群中出现了一些“新新人类”。头上顶着红头发,每根头发还都被烫成了“方便面”,身上穿着花衣花裤,脚上蹬着尖头皮鞋,有两个少年混在人群中格外“吸睛”,原来他们是为一个企业做宣传的促销人员,首次赶来走“太平桥”。“走太平跟高考的感觉可真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比过年都热闹,明年还要来参加。”他们乐呵呵地向记者说道。
①花灯巡游
②老太焚香
③人山人海
④留下美景
⑤清理垃圾
⑥干警值勤
本版文字由见习记者卢晓东采写
图片由记者王家国摄
新闻推荐
全椒六镇镇
全椒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