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连山本报通讯员 刘怜露 王玉奎
“有了保鲜库,就能抵御鸡蛋季节性滞销风险。 ”3月31日,全椒县六镇镇大张民族村保鲜库里,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王成正组织社员检查鸡蛋储存情况。王成介绍,这座保鲜库是在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下兴建的,能储存鲜鸡蛋70吨,解决养殖户的鸡蛋保鲜问题。
六镇镇大张民族村有3678人,其中少数民族有1508人,耕地11896亩,村民大多以种植和养殖为业。近年来,受禽流感影响,鲜鸡蛋常常出现临时性或季节性滞销,保鲜成了该村养殖户增收的“瓶颈”。针对这一情况,县里利用国家投入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20万元,支持该村畜禽养殖合作社建设保鲜库,让合作社200户社员及6个示范养殖基地受益。
全椒县财政局负责人介绍,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是中央财政设立的,用于支持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是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组成部分。该县财政部门利用少数民族扶持政策,管好、用好发展资金。三年来,民族村获得专项资金补贴1300多万元,其中,大张民族村常年各类财政惠农补贴达306万元。
“今年县里还拨专款30万元,支持我们村开展苗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 ”在大张民族村苗木栽培集中示范区,村党支部书记姚大鹏说,现在市场竞争激烈,苗木品种需不断更新换代,培育新品种,淘汰老品种。村里利用这笔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在集中示范区扩挖两口当家塘、清淤沟渠2公里、铺设石子路3公里,并更新苗木品种,聘请技术专家指导,推动了全村苗木产业转型升级。
为保护和传承民族特色文化,全椒县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20万元,新建一幢伊斯兰风格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牌楼,修缮清真寺和道路,兴建4处民族文化长廊。同时,县财政支持贴息资金15万元,帮扶西王镇管坝民族村发展龙头企业,探索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加工模式,壮大了企业规模,带动了农户增收。
新闻推荐
政府“买”服务 群众得实惠■ 本报记者 罗 宝本报通讯员 刘怜露
■ 本报记者 罗 宝本报通讯员 刘怜露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