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全椒新闻 > 正文

梅雨下不停大汛成定局?

来源:江淮晨报 2015-07-04 18:16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始于去年5月
持续时间或创历史纪录

入汛以来,长江中下游仿佛“泡”在水缸里,一轮又一轮的强降雨毫无停歇的迹象,原本阴雨绵绵的“梅雨季”变成了“暴雨季”。为何入汛以来南方降雨格外多?厄尔尼诺是“捅破天”的“元凶”吗?“七下八上”的主汛期会不会发生类似1998年那样的大洪水?记者就此采访了权威部门和专家。

15轮强降雨密集“轰炸” 梅雨季暴雨频发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古人对江南梅雨时节的生动描述。然而,今年的梅雨“脾气”古怪,下起雨来不是“淅淅沥沥”,而是异常“凶猛”。

6月16日,上海入梅不久即遭遇首场“下马威”。从6月16日夜间开始的这场特大暴雨横扫全市,部分地区雨量超过240毫米,这个数字已经接近244毫米的常年梅雨总量。上海每年的梅雨季平均有21天,可以说,上海“一天之内把21天的雨全下完”。

在江苏,6月26日以来的强降雨让多地开启“淹城模式”,城市“看海”、村庄被淹、近百万亩农田受涝。南京理工大学宿舍区一楼几乎都被淹,而常州市芳渚村整个“泡”在水中。

据统计,入汛以来,南方地区共发生了15次强降水过程。仅6月份,就有江苏金坛(274.6毫米)和江西德兴(243.7毫米)等8个监测站点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副主任王遵娅认为,如此密集的强降水主要是因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西偏强,其西侧的西南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强盛,为江南和华南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进而产生偏多的降水。

受强降雨影响,长江、淮河等流域的部分地区河流水位上涨,太湖平均水位6月28日涨至3.86米,超警戒水位0.06米,是2012年以来首次超警,长江下游支流滁河襄河口闸水位站(安徽省全椒县)、秦淮河东山水位站(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洪峰水位分别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16米、0.43米;淮河出现今年以来最大洪水过程;多个省(区、市)的部分低洼地区出现严重内涝或积涝,道路中断,部分农田被淹。

厄尔尼诺持续时间或创历史纪录  1998年大洪水重现可能性小

今年汛期的气候背景是持续一年有余的厄尔尼诺现象。正是厄尔尼诺事件的持续发展,使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其西侧暖湿气流强盛,持续影响我国南方地区。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始于2014年5月,目前已经持续了14个月。

“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厄尔尼诺事件为16个月,本次厄尔尼诺事件有可能打破这个纪录,持续超过16个月,成为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介绍。

据了解,世界气象组织已经把当前的厄尔尼诺事件判定为“中等强度”。大多数的气候模式预测结果都表明,未来几个月热带太平洋将继续增暖,并发展成一次强厄尔尼诺事件。

“虽然持续时间长,但当前厄尔尼诺的强度还比不上1998年。”周兵介绍,1997年到1998年间,赤道中东太平洋累积海表温度指数增暖了23.5度,属于“极强厄尔尼诺事件”。而到目前为止,本次厄尔尼诺事件仅累积增暖10.9度,暂时属于“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此外,今年与1998年入汛时间明显不同。1998年4月12日,华南就已经入汛,至当年7月26日结束,结束日期较常年偏晚;而今年5月5日华南才入汛,为近37年最晚。

国家气候中心总工程师李维京认为,综合厄尔尼诺及当前大气环流背景等因素,今年发生类似1998年大洪水的可能性小,应该不会出现类似1998年全流域洪水的情况。

近期暴雨仍不停歇 “接力棒”传至浙闽赣湘黔桂

入汛以来,“雨神”在长江中下游频繁“荡秋千”,主雨带位置在江淮—江南之间来回摆动。这也使得江淮和江南北部反复遭遇暴雨袭击,成为“重灾区”。

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测表明,7月伊始,强降雨带将明显南压,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广西将接过降雨“接力棒”,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预计3日至4日,强降雨带仍将维持在江南中南部、贵州、广西中北部等地,雨带较窄、稳定少动且雨势较强,中央气象台持续拉响暴雨黄色预警。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逾半数城市未按期

完成排水防涝规划

记者采访有关部委官员和专家获悉,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加剧造成的强降雨是导致部分城市内涝比往年严重的直接原因,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在排水防涝建设方面还存在短板,而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防治内涝的治本之策。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巡视员章林伟表示:“跟往年相比,一些城市内涝之所以显得越发严重,与今年降雨频繁、雨量大有直接关系。”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截至目前,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完成率仅为45.8%。

按照国办2013年的通知要求,2014年底前,各地要在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全国657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的防洪标准不达标,其中70%以上城市排涝能力水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90%的老城区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下限。”国家防办副主任张家团表示。

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中国气象局还签署有关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城市内涝信息共享和预警信息发布,北京等8城市成为城市内涝联合预警试点。

然而,在官员和专家眼中,当前除了积极应对汛情、抢险救灾之外,还应该立足长远加快“海绵城市”建设。

专家建议,依据可靠的城市规划,因地制宜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方案,通过建设地下分散集水系统、区域集水系统等不同方式,实现不可排江的水量储备使用。

新闻推荐

叶露中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昨闭幕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梅雨下不停大汛成定局?)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