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他只身一人来到滁城谋生。28岁,他做出人生中一个重大决定:办厂创业。
从家庭作坊开始,他的企业总资产从当初的3万元扩大到了3000多万元。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滁州市创新型企业。他也被评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和安徽省首批“特支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他就是滁州金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正松。
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马正松1974年出生在全椒县一个偏僻山村。由于家庭的不幸,一岁起便跟着奶奶生活。奶奶离世后,年仅15岁的他辍学来到滁城打工,在市水产机具厂学习铸造技术。为了弥补自身文化知识的贫乏,他买来书籍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利用休息时间到车间自学操作技能,通过不断学习和刻苦钻研,他逐渐成为一名技术骨干。可2002年,正当妻子怀胎8月,孩子即将出生时,马正松却失业了。为了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他决定自己办厂创业。
“没有启动资金,我东借西凑,到信用社贷款,在陡岗村租了几间房子,成立滁州市琅琊金诺铸造厂。”马正松说,面对重重困难,他想到的是“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他把家搬到了工厂,请不起师傅就自己带着几名学徒工没日没夜地干。困了就趴在桌上打个盹,累了就喝杯浓茶,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2009年,为适应发展需要,马正松注册成立滁州金诺实业有限公司。新公司注册后,马正松更是一心扑在企业发展上。为了借助平台试验产品,他经常开着皮卡往返于滁州和福建之间。正是靠着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他赢得了客户和员工信任,并为企业发展积蓄了内劲。经过艰苦的摸索,企业以良好的信誉、过硬的质量占领了滁州家电模具装备配套产业的市场。
从老“三高”到新“三高”
“对企业、对家庭、对个人来讲,投入这么多钱搞技术研发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但我对这个行业有感情,只要能够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我就觉得值。”马正松告诉记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自主创新。
在企业初创时期,由于企业规模小,能力弱,没有办法购买科研设备和招纳高端科研人员。他灵机一动,想到借力高校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工大、沈阳铸造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在行业内率先开展基础产品的工艺研发和技术创新工作。“5年来,我们先后投入近千万元的研发费用,这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讲是不容易的。”马正松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企业先后获得发明专利2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9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项,起草产品标准4项,建立了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以材料替代和先进制造技术为目标的选题、研发、产业化的良性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内外家电模具铸造无法精密、快速成型的难题,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技术创新成果的作用,马正松有着自己的规划。他告诉记者,下半年,他计划新增投资近千万元,成立“铝合金铸件绿色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建省级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与转型升级,努力甩掉铸造业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老“三高”帽子,实现高端、高质、高效的新“三高”面貌。
新闻推荐
从8月中旬起,一年一度的针对所有建设工程项目以及生产企业员工工资发放情况进行的专项“年检”自查,正在全椒县内的10个镇、县经济开发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对“年检”中发...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