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前一小时,巨利在病床前签捐赠协议。
晨报讯 因为患有晚期肺癌,10月16日傍晚,59岁的滁州市全椒县男子巨利走完了他人生的旅程。就去世前一个小时,他在病床前完成了眼角膜捐献登记手续。10月19日,省红十字眼角膜库专家透露,已摘取的两片眼角膜质量很好,近期在进行移植。全椒县文明办也在着手为其申报好人称号。
遗憾:签完协议后一小时去世
今年年初,在全椒县地税局石沛镇地税所工作的巨利,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肺癌晚期。这时,他已经59岁,距离退休安享晚年,还有短短一年时间。
家人伤心悲痛的时候,巨利并未痛苦太久。在了解自己身患晚期肺癌后,他向家人表达了捐献遗体(角膜)器官、回报社会的心愿。由于担心88岁的母亲接受不了,他提前做通了妻子和儿子的思想工作。
10月14日,省红十字会眼角膜库的专家接到了巨利家属打来的电话,称巨利打算捐赠,并办理登记手续。10月16日下午,全椒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病床前为他办理了眼角膜捐献登记手续。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是完成签字手续的一个小时之后,巨利就去世了。当天21时许,专家在全椒县同仁医院成功完成捐献者眼角膜的摘取和储存。
“在工作中是一位非常尽职的地税人。还没退休就去世了,真的有些遗憾。”全椒县地税局副局长田勇透露,这几天,巨利去世的消息传来,单位的同事都非常惋惜。
专家:至少帮助2人重见光明
19日中午,安徽省红十字眼角膜库主任屈志国向记者透露,为保持眼角膜内皮细胞有足够的功能,供体眼球应于死亡后6小时内摘取最佳;而巨利在去世后,工作人员就立即进行了角膜提取,目前已经带回了合肥。
“从我观察的情况来看,这两片眼角膜的质量非常好,主要表现为透明度很高。”屈志国介绍,一般来说,眼角膜从人体中分离之后,在一周之内进行移植,效果最好。
现在,从巨利眼中提取的眼角膜还保存在眼角膜库当中,安徽省红十字眼角膜库也在积极为这两片眼角膜寻找新的合适的“主人”。屈志国表示,巨利曾想捐献遗体,但考虑到其母亲恐怕难以接受,工作人员只接受了他的眼角膜,“至少可以让2名失明者重见光明。”
文明办:为其申报“好人”称号
记者随后从全椒县红十字会获悉,截至目前,全椒县共有7人在红十字会登记成为捐献遗体(角膜)、器官的志愿者,目前已有3名志愿者成功实施遗体(器官)捐献,其中遗体捐献1例,角膜捐献2例。
此前的一例眼角膜捐献者也来自于当地地税系统。2012年9月,全椒县地税局古河分局科员张子林因患有淋巴癌去世。随后也捐献了眼角膜。19日下午,全椒县文明办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积极整理文字和图片材料,准备为巨利申报相关好人称号。晨报首席记者 方佳伟
新闻推荐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昨闭幕
全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