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采取整县域垃圾治理一体化管理,实现“三个合一”即:范围合一,打破行政区域界线,整县域由一家公司统一负责,解决了各镇“自扫门前雪”、标准不一和分散收运、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人员合一,整合公路保洁、物业小区保洁、原有街道保洁、绿化管护和镇村临时使用打突击的人员,捆绑使用,解决了多头管理、责任不明和交叉作业、管理不统一的问题;清运合一,一把扫帚扫到底,解决了垃圾相互倾倒、边界不清和路边、水体、绿化带等死角问题。
择优工艺
全椒县农村的主要特点是:居住分散,地广人稀,每个自然村平均133人;常年在外人员多,日常垃圾量少,逢年过节垃圾量大;农户习惯就近倒垃圾,垃圾分类、源头减量难度大;每镇一个垃圾转运站,覆盖150多平方公里,村收集成本高。
针对全椒实际,结合先进工艺设备,精心谋划顶层设计,创新推出“全椒模式”。具体工艺路线是:每天,人们把生活垃圾投放到家门口的塑料垃圾桶里,保洁员按照日清的原则,将各个塑料桶里的垃圾通过电动保洁车运送到就近的环保式深埋桶收集站,然后由多功能吊桶车将环保式深埋桶收集站内的垃圾集中压缩,直接转运至滁州市垃圾焚烧厂。
择优流程
——建立机构,实现管理规范化。县里成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美丽办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主管单位。各镇成立了相应领导组织,有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镇环卫所为主管单位,每村明确1名治理专干。中标服务商在全椒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公司下设5个项目部,每个项目部管理2个镇,每个镇设专职项目经理2人,每个村设兼职保洁队长1人。实行“纵横双向管理”模式。
——建章立制,实现治理长效化。制定了《全椒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奖补办法》,实行双向考核,确保治理工作长效、常态化。一方面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把任务推向市场,镇村干部由大包大揽治垃圾、一到检查搞突击的模式转变为日常监督。县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并纳入镇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镇、村对公司项目部和村保洁队进行监督监管,每周一检查一反馈,检查结果作为支付公司服务费的重要依据。
——制定标准,实现作业精细化。制定了《全椒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业标准》。乡镇道路做到“四无四净”,即:每天“一扫”、“一收集”;街道保洁做到全天候保洁;农村公共区域保洁和垃圾收集每天一次;路肩杂草杂枝清理,每年4-11月每月至少一次,确保路肩整洁,道路警示桩、警示牌、里程碑清晰可见;池塘沟渠等水面清理,每周一次,实现无塑料袋、纸壳等漂浮物;绿化带一周一清理一月一修剪;牛皮癣、小广告、乱涂乱画等及时发现及时清理。保洁公司按标准清理到位,县、镇、村、群众四级按标准监督到位。
——定位监控,实现管理智能化。“智能化管理”是精细化作业的保障。垃圾桶、收集站、电动车、运输车、洒水车、扫路车、维修车等设备集成在一套智能化管理平台下,实行全过程“数字化、视频化”定位监控,管理中心可以全方位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转、迅速精确的下达作业指令。基于系统提供的基础信息,可实现全自动化的收集转运,其中包括保洁员全天候运行轨迹,深埋桶满桶发讯,清运车辆、转运车辆路线规划,以及油耗、车速、路线等相关数据的分析。
新闻推荐
全椒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全椒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