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毅 口述
惊闻安徽省原省长、原滁县地委书记王郁昭同志逝世,万分悲痛。
王郁昭在滁任职期间,我是地委政研室主任,工作多有交集。他重视基层调研、关心群众疾苦的点滴,我至今记忆犹新。
王郁昭既懂理论,又会实干,是一位不像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不像知识分子,是他没有架子、对农村和农民都饱含深情,夏天常穿个背心就奔乡下调研去了。但王郁昭其实是很有学问的知识分子。调任滁县之前,王郁昭曾是合肥师范学院副院长,还曾在省委写作组的《内部文稿》参与苏共论战。他还善于学习,常常带着科委的同志一起下乡下田,学习插秧、育种等农业知识。
1975年3月,王郁昭从全椒县委书记调任滁县地区革委会主任;1978年春,任滁县地委书记;1982年6月,调任安徽省委常委。王郁昭在滁的7年间,正是“大包干”从无到有,从三个生产队的“秘密武器”到“报上户口”、在全省全国推广的时间。发现“大包干”这一群众的“秘密武器”、顶住各方压力予以试点贯彻推广、想方设法为之正名,王郁昭堪称“中国农村改革先行者”。
重视调研 关心群众
王郁昭很重视来自基层的经验,重视经过实践检验得出的做法,经常深入农村、亲自做调查,对好的做法加以提炼总结并推广。王郁昭还很支持、关心政策研究室的工作,经常亲自修改调查报告。
1977年春,王郁昭抽调全区394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成116个调查组,深入到401个社队进行大调查,形成《关于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查情况和今后意见》。该文上报省委,得到高度重视,万里受滁县做法的启发,发起全省农村大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省委六条”。“省委六条”的核心就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建立责任制。此前,“干部乱派工,社员磨洋工,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可谓农村的真实写照。鉴于此,“省委六条”提出生产队要分组作业。
建立生产责任制。在生产上不再实行自上而下层层下达生产计划的做法,对于种什么作物、种多少面积均由生产队自行作主,以充分调动社员们的积极性。
1978年春节前夕,分管农业工作的省委副书记王光宇在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的陪同下来到梨园公社调研。所到之处,田野一片荒芜,大多数劳动力都逃荒讨饭去了。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全椒以“两学一做”为契机 加快民生工程进度 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全椒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加快民生工程进度 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全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