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长市芦龙社区农户陶汉东高兴地向笔者算了一笔账:他一家4口,耕地18.5亩。入社前,除去农业生产成本,农田年收入1.2万多元。2011年入社后,减去成本后,他家农田收入达到2.3万多元。此外,由于合作社农事管理一条龙服务,老陶和妻儿放心地外出打工,当年,他家进账近25万元。像陶汉东这样的农户在天长芦龙农事合作社里还有很多。截至目前,芦龙农事服务合作社现有成员415户、农事服务队4个,直接种植8000余亩,提供服务达18500亩。5年来,为成员直接节约增收500万元左右,户均超过1万元。合作社两次被省授予“先进合作社”称号,被滁州市授予“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十大农机大户”称号。
五个统一 提增经济社会效益
一家一户传统的耕作方式,投入大产出小,严重阻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7年,安徽省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天长市芦龙农事服务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实行“五个统一”,让想种地而又无能为力的农户得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统一采购生产资料。5年来,采购生产资料上千万元,为成员减少开支30万元,每年节约成本50元/亩。统一组织农技培训。5年来,先后邀请农技专家为合作社成员进行农机管养、水稻育秧、机械栽插、小麦免耕条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技术培训40多场次,合作社的种植水平明显提高。统一种植技术标准。据测算,5年来为成员节本增效达150多万元。统一实施田间管理。实行统防统治,与传统种植相比,合作社统一管理的农田平均每亩降低60元的投入。统一销售农产品。与龙头企业直接对接,实行订单生产。5年来,销售粮食3000吨,比市价高出0.05元/斤,增收30余万元。
土地流转 实现集体与农户双赢
2008年,合作社先后将本社区的方庄、甫朝、从庄等11个居民组7497亩耕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该社先后投资65万元,对流转的土地进行整治和水利改造,改造低产田600多亩,新增种植面积113亩;开挖渠道1500米、清排水沟4000米、铺机耕路1600米。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实现了连片种植。该社社员岑朝品,一家6口,耕地15.9亩。土地流转前,老岑夫妇在家种田,农忙时儿子、儿媳还得从打工地赶回来务农,减去成本后,全家农田收入再加上小夫妻俩外出打工收入只有36000多元。2010年土地流转后,他家年收入达到了61000多元。
强强联合 做大做强合作社产业
2010年,合作社主动与天长市董尖圩稻业合作社横向联合,共同出资500万元,组建“天长市绿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蔬菜基地1200亩。2010年初,他们从山东寿光聘请了8户菜农,为其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让他们安心从事有机绿色蔬菜生产,同时每户还负责帮带、指导5户合作社成员进行蔬菜生产,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已形成以草莓、辣椒、西红柿为特色的绿色蔬菜基地,被天长市政府列为“菜篮子工程”项目,年销售收入30多万元。
新闻推荐
“滁州市十大勤政干部”评选活动公告
天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长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