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聚焦“三大重点” 夯实美好乡村建设硬件根基
聚焦村庄建设。按照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的理念,把规划细化成项目、量化成指标、转化成行动,分类分级推进中心村建设。
根据村庄规模、自然禀赋、产业发展、人文历史等实际条件,开展“精品村、特色村、达标村”创建活动。
把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作为建设重点,开展以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杆线整治、公共服务配套、绿化提升、基础设施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月一主题”分项推进活动。
依托沿线重点示范村,结合产业、景观、绿道、人文,突出目标定位、特色主体,逐步打造天长铜北村加工生产线、全椒神山景观山水线等10条各具特色的精品示范线;围绕生态、产业、旅游和文化四大核心,着力建设长山生态休闲度假、林桥苗木花卉产业等4个美好乡村精品区块。
聚焦人居环境改善。结合“三线三边”整治、森林增长工程和建立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来安县将中心村环卫管理纳入乡镇环卫统一招标、引进市场化管理。
结合森林增长工程,大力开展村庄增绿、“四旁”植树和农田林网苗木基地建设。启动村邮站建设工作,在全市选择9个中心村进行试点,将邮政便民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
聚焦产业培育。把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组织产业帮扶组,一村一组结对帮扶。全椒县河东村、定远县金山村等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支撑,把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天长市长山村、明光市魏岗村、来安县林桥等在建设中,依托村庄建设和目标定位,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和餐饮业等。天长市长山村、全椒县黄栗树村等10个重点示范村依托自然资源和特色塑造,实现了一、三产业的互动融合,乡村旅游初具规模。
定远县岱山新村推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兴业富民为基础”的做法,被《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宣传,并得到省委书记张宝顺,省委副书记李锦斌,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唐承沛的批示肯定。
注重“三大支撑”建立美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注重可持续建设发展。在做好财政资金投入和涉农资金整合的同时,充分运用好市场的手,千方百计把市场的力量引入美好乡村建设,形成合力。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63亿元,主要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建设。
注重村庄软件提升。开展“发展致富星、遵纪守法星、诚实守信星、和谐友爱星、文化卫生星”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引导村民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椒县开展村、镇、县三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分别按10%、5%、3%比例评选,树立了典型,教育了群众,带动了乡风。天长市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把每个村都当作一幅作品来打造,建成了以“深秀长山”、“山水井亭”、“康居铜北”、“红色光华”、“幸福益民”、“诚信李坡”为主题的内涵丰富、各有特色的幸福新村。
注重合力推进。做好制度建设与日常工作调度和关键节点调度有机结合,在制度建设、日常调度、关键节点、考核上、宣传上出实招、谋实效。滁州市建立美好乡村建设专项政绩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纳入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市直单位绩效考核及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专项考核。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通报督查情况,下发整改通知书,对进度严重滞后、建设效果较差的县(市、区)分管负责人和镇村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新闻推荐
天长地税落实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天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长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