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获
■ 李 俊
乌衣示范小麦赤霉病防治作业现场
四季如春的大棚内,水灵灵的瓜果蔬菜惹人眼馋;拔地而起的规模化养殖小区里,肉滚滚的生猪长势良好;一望无垠的田野里,新栽种的果苗树苗茁壮成长……金秋十月,滁城大地,处处是禽满圈、粮满仓、菜飘香的喜人景象,丰收的喜悦让广大农民笑意满怀。
近年来,市农委不断探索农业农村工作,积极推进农村经营机制体制创新,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今年夏粮总产达31亿斤,实现“十一连丰”,全年粮食总产预计达86.96亿斤,同比增长1%。组织开展100万亩籼改粳行动、200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100万亩玉米扩种计划,粮食结构明显优化。预计今年全市粮食总产有望达445.8万吨,较上年增加3.5%。
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型升级。全市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家、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家。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家、59家和237家,规上企业332家,其中年税收超千万元企业12家。近年来先后引进美国嘉吉、福建盼盼等30多家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滁州市,总投资额达200亿元。建立了市经开区等8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了大米、面粉等8大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了“滁州贡菊”等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同时,做优以嘉吉集团为代表的品牌化、国际化全程产业链典范。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稳步实施。全市共有在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15家、县级21家、乡镇级60家。在“准”字上做文章,按照“产品安全、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科学把握园区定位;在“实”字上下功夫,坚持做到规划实、主体实、内容实,不断强化园区功能;在“精”字上用气力,精心组织,精细实施,精勤调度,注重突出园区效果。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目前农机总动力达到69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6万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午季农机发挥重要主力军作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实效。
农村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全市从2014年以来共识别确认了123个贫困村、20.21万农村贫困人口,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健全政策体系,制定扶贫开发政策;建立*机制,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去年以来滁州市共认领扶贫项目110个,认领资金总额397.5万元。
藕塘镇示范园(市级)海钦盛标准化湖羊养殖场
滁州养元饮品有限公司包装生产线
强化质量监管 确保舌尖安全
如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让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市农委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突出体系建设、源头监管、严把屠宰检疫关和市场检查,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抓宣传培训。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对《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农业标准化等相关法律和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据统计,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有关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媒体宣传362次,发放挂图、宣传手册、调查问卷等资料26.7万份,极大提高了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抓源头管理。市农委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密切配合,先后制定了市、县农业地方标准近30项。天长市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南谯区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全椒、来安两县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来安县优质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12个基地获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称号。
抓例行检测。一是每年在4月、8月和12月份,对8个县(市、区)的蔬菜产品开展例行检测;二是认真组织蔬菜农残速测。每年市农委在市本级进行蔬菜农残速测共抽检样品超过10000组,检测合格率98%以上。三是认真做好农业部安排的例行抽查监测。仅2015年农业部就对滁州市开展了三次畜禽产品例行监测抽检和两次水产苗种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分别抽取了90多个畜禽产品样品和20份水产品,检测合格率98以上%。 (市农委宣)
来安县嘉吉动物蛋白(安徽)有限公司初加工厂大门前景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法式小面包,还是盼盼好”、“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银鹭,爱的味道”、“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提起这些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大家耳熟能详。
市农委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立足招大引强和育大做强的目标,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嘉吉、银鹭、盼盼、养元、雅客、蜡笔小新、喜多多、南方黑芝麻、椰牛饮品、东鹏特饮、康师傅、德青源、今麦郎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明光永言水产、定远凯源粮贸、凤阳凤宝粮油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及达诺乳业、菊泰滁菊等一批本土企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市共有世界500强企业3家、国字号企业12家、省级59家、市级237家,规上企业333家。201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60亿元,同比增长15%,年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2家。
与此同时,市农委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用建设工业园区的思维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聚力创建五级百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15家、县级21家、乡镇级60家。做“准”文章,科学把握园区发展定位。截至目前,全市103家示范区面积近33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1/3,其中核心区60万亩。入驻各类新型经营主体7526家,占全市总量65%。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和招引社会资金投入近百万元。今年上半年示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12元,比全市人均水平高33%。 (市农委宣)
滁州市借力“互联网+” 打造智慧农业
4月3日,第100个“明光市测土配方施肥拇指服务室”在省级美好乡村示范点明光市三界镇梅郢村建成并投入使用。以 “一室二码三终端”为硬件的“测土配方施肥拇指服务室”,以“一信二微三平台”为软件的“测土配方施肥公共服务平台”,加上具有明光市本地特色的农业电视专栏“绿色农业”,在全市形成了电话、电脑、电视“三电合一”的信息化服务网络;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气象、电视台、农技、土肥、植保、乡镇“六方协作”的信息化服务机制,极大地缓解了测土配方施肥“最后一公里”难题。
“三电合一、六方协作”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服务新机制的成功运用,成为滁州市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利用农业公益服务热线12316、农业部“一站通”平台、滁州三农网、市农委官方微博等媒介,准确、快捷地提供各类政策法规、种植技术和农产品销售等信息。截至9月底,农村信息网发布供求信息1330条;接收群众来电390条人次,回复率达100%;服务对象反馈联系次数达2.2万人次,成交和意向金额达3.8亿元。
凤阳县美丽家庭农场依托三年树木成林不见人的林地,走上了一条“山上种树,树下养殖,养殖储粪,粪肥山地,地肥助草,草兴养殖”的绿色生态循环的探索之路,注册了以“美菁林牧”为品牌的“闻之舞”草鸡、“年有余”黑猪等农场特色产品,在微信上开设了农场自家“meijinglinmu”的微店。交易量就从最初的每周只有1-2笔,发展到现在的每周30多笔,预计今年的成交金额有望突破百万元。
今年以来,滁州市加强与阿里淘宝、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合作,重点培育滁州辐射全国的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如“全椒卖货郎、定远农村淘宝村站”等平台。借助“互联网+农产品”这一平台,截至9月底,滁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为2.1亿元,增长11.5%。 (市农委宣)
省市渔业部门负责同志到南谯区池塘循环流水高产生态养殖试验示范点上进行指导
滁州市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7月8日上午,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首批颁证启动仪式,在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举行,省长李锦斌出席颁证仪式现场,并为村民代表颁发了全省第一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把土地确权作为全市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推进。去年在45个乡镇开展试点,今年又在全市全面开展了此项工作,目的就是把农民朋友的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落实到户,依法赋予农民朋友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今年滁州市承包地确权调查摸底工作已全部结束,目前现场指界工作完成近90%,工作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6月份,天长市作为全省唯一的试点,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市,此外,全市8个试点村已完成集体资产清理量化工作,正在陆续进入股民界定、股权配置等关键环节,凤阳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成运行,定远县全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理机制试点工作也取得突破。
今年市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123”工程目标,把探索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纳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全市重点在8个县(市、区)各选择1个村开展试点,目前试点村已对集体所有的全部资产进行了清查核实,少数县(市、区)提前完成了消灭部分“空壳村”的任务。(市农委宣)
滁州市完成申龙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移交
发展特色养殖 助民致富增收
今年第三季度,滁州市农牧部门继续加快推进畜牧升级工程,紧紧围绕“三个发展”主题,通过疫病防控、质量监管、粪污减排、示范创建等措施,有力促进了全市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
据统计,截止9月底,全市生猪存栏218.58万头,出栏264.28万头,同比分别增加2.66%,1.83%;家禽存栏3726.00万只,出栏7009.18万只,同比分别增加1.23%、12.23%,其中,肉鸡存栏为1871.40万只,出栏5415.1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09%、14.25%;牛存栏19.41万头,同比增长3.33%,出栏8.23万头,同比持平;羊存栏60.01万只,出栏44.09万只,同比增加4.66%、3.44%。全市肉蛋奶总产达44.0548万吨,同比增长4.75%,其中,肉类总产达34.5543万吨,禽蛋产量达8.5474万吨,奶类产量达0.9531万吨。
在渔业发展方面,渔业部门深入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加快渔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和休闲渔业,促进渔业增效和健康发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25万亩,其中稻田生态养殖16万亩;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近80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38万亩,小龙虾养殖面积16.5万亩。建成市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00家,其中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4家;示范推广微孔增氧、微生态制剂、配合饲料使用等新材料、新技术面积达到50多万亩。休闲渔业发展到86家,其中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5家,市级14家,经营水面5.4万亩。全市预计水产品产量达到35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80多亿元。 (市农委宣)
文字和图片均由市农委提供
小麦统防统治现场
新闻推荐
天长多管齐下 秋粮实现“十二连增”
天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长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