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漫谈●
□简宏明
下阿溪位于天长市万寿镇马汊河,亦叫汀溪渡口。这里文化底蕴厚重,古代时,曾经发生过一场起义军与朝廷军的战争,据记载,公元684年11月,起义军与朝廷军决战在扬州下阿溪,全军覆没。七岁咏鹅的大诗人骆宾王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失踪的。
怀着对诗人的崇敬,我和一位文友曾两次骑车来马汊河看汀溪渡口,其实,也是歪打正着,第一次来是在初夏,是看电视里白塔河《渡口的故事》后,我们寻找白塔河渡口的,一路上,只顾看风景,弄得找不着渡口了。后来,问人,人家一指,却把我们指到了十多公里外的马汊河汀溪渡口来了。到了马汊河并没到汀溪渡口,天色已是傍晚,我们草草逛了一圈马汊河古街,就急急忙忙返回了。虽是走马观花,但对马汊河印象还是比较深的。马汊河确实让人着迷,通街不算太长,古色古香,西门进口处,迎面建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北面有寺院,东面是苍茫的高邮湖湖面,白鹭鸟高飞低旋,高大的旋转发电风车与划出的湖面晚景相映,就像一幅画,美得让人陶醉,醉得令人流连忘返。
深秋时节,我们再次来马汊河,直接深入到湖区汀溪渡口,实地走看。伸向湖区的岸埂两旁,是自来水取水口水域,岸埂旁摆放着渔民们的许多渔船和渔网。沿埂倒下的许多树木根须都露在外面,可能是被强大的湖风刮倒的。回来的路上,眼尖的文友发现了一只小鸟的腿在渔网堆里被网线缠住,飞不了,也走不动,不断地挣扎。我用指甲剪慢慢地将缠住腿上的网线剪断,放走了小鸟。对小鸟,我想,文友也该写首诗,庆幸一下吧!不知文友感想如何,写了没有?
过了白胜寺,我们就来到一户有人正在门前铺路的人家,经询问,我们知道了当年汀溪渡口的一些情况。据说,渡口未发生战争前是个商贸集散地,战争后变得破烂不堪了,但很快又恢复了商贸,来自各地的商贾很快又聚集到了这里,上面为了规范贸易区,就在这里的不远处建了厘卡,也就是古代收税点的房子,以后,一些在这里赚了钱的人,也开始建造自己居住的房屋了,久而久之,古街就渐渐形成了,后来,也就叫马汊河村了。马汊河村2014年8月被评为了安徽省传统村落。其实,这都与当年骆宾王和清朝两个孝女有关。其孝节有御赐的圣旨,她们的孝行故事,在马岔河代代相传。
扬州下阿溪有记载,我们也对此进行了一番走访,下阿溪,就在高邮湖西岸,是个渡口。西岸最大的一处渡口,就叫汀溪渡口,那么,下阿溪就是汀溪渡口了。
当年骆宾王的失踪,也是迷雾重重,有几种说法,有说骆宾王是在下阿溪落水溺死的;有说是战死的;有说是落荒而逃了。无论哪种说法,骆宾王归终于汀溪渡口已是事实,因为那场战争是全军覆没,无一人活命。不过,我想的是,骆宾王是个文人,是初唐时期的大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是闻名的“初唐四杰”人物之一。以他七岁咏鹅的天智,他一生写了很多诗,应该做个纯文人才是,专门从诗作文,而且,他的诗文已经为他垫底了,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个玩笑,让他投身戎幕,成了为军营写檄书的文官,著名的《代李敬业檄天下文》就是出自他的手笔。没想到的是,这些手笔早早成了他留世的遗产,后人看了都为他感到惋惜。
一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吟唱千年的咏鹅诗,成了多少代孩子的牙牙学语,继而,又影响了多少代孩子从此步入求学的人生征途。马汊河因为汀溪渡口而精彩,汀溪渡口因为吟鹅诗人而荣耀。先贤留下的宝贵遗产,后人继承和不断发展,从而获得了巨大财富。
一座牌坊,一首诗,造就了马汊河如此的繁荣和闻名。我站在先贤面前,仿佛又看到了遥远朝代的孝女和当年渡口的诗人,搀扶老人的举动和渡口战争的场面,老人的赞许声和咏鹅的朗读声,让我对他们感到由衷地尊崇和敬仰。这就是当年的下阿溪。
新闻推荐
天长举行“水墨有梦”新锐五人书画展
天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