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天长新闻 > 正文

盘活水利资产 推进农业现代化 ——仁和集镇率先推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来源:滁州日报 2017-11-29 10:18   https://www.yybnet.net/

董元峰李炳旺

近年来,仁和集镇按照“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要求,积极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整合、盘活水利集体资产,搭建水资源信息化监管中心,推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取得明显的成效。

创新管护模式。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成立了仁和集镇“水资源信息化监管中心”,将辖区大涧口水库管理所等四个水管单位整合在一起。监管中心下设三队一部一室。中心驻地新建包括防汛抗旱信息化指挥调度室、防汛物资储备库在内的三层综合楼一栋。建立科学管理体系,为全镇小型水利工程统一颁发了“两证一书”,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得到了落实,理顺了责、权、利的关系。

组建专业服务队。中心按个人特长组建了三队一部。工程建设管护队主要负责辖区小型水利工程的日常建设管护工作;技术指导服务队主要负责辖区小型水利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承担防汛抗旱调度,为防汛抗旱提供技术支持;防汛抗旱应急队主要负责防汛物资的筹集管理工作,承担辖区出现的应急任务;水资源开发经营部主要受政府委托,负责辖区集体水面管理开发经营,水产养殖指导服务。

实行“管养分离”。镇政府将现有集体水利设施、水面评估登记后,统一打包承包给镇水资源信息化监管中心。实现了资产有管家,责任有主体,经费有保障,既能保证水利设施安全高效运行,又能满足防大汛抗大旱的实际需求,有效解决了重建轻管、管养不分的问题。落实了“谁使用、谁管理”长效机制,提高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场化、专业化水平。

盘活集体资产。改革前,镇集体水面由于面积较大、管理不到位,造成被周边群众逐年侵占,加之过去承包期过长、承包费过低,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中心成立后,对辖区内水面进行重新丈量统计,收回被非法侵占的水面;对已到期的水面进行公开招标,实现了公开化、市场化运营,充分发挥水面资产的实际效益。

拓宽经费来源。以水资源信息化中心为主体与政府签订管护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通过集体承包的形式,依靠政府承包管护费用、上级政策性补贴、各类工程劳务收入、水面经营增值分成等渠道经费,开展综合经营,建立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缓解了过去管护经费不足的难题。

整合人力资源。改革前,水管单位各自为营,人力资源浪费,加上管理粗放,运行效益低下。改革后,中心合理设置岗位,人员统一重新分工,改善了以往季节性工作。同时抓好职工水利工程管理养护业务素质的提高,打造抗旱、排涝、管护、维修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建立长效用人机制。改革前,各水管单位收入少,职工待遇较低,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改革后,合理设置岗位,人员统一分工,人尽其才,确保人人有岗位、事事有人干,彻底解决过去水管单位人员季节性用工造成的问题。

优化资源配置。中心新建了防汛物资储备库,实现材料、设备共享,切实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资产的实际效用。在今年抗旱行动中,芦龙大站因设备老旧,突发电机及变压器损坏,水管中心专业技术服务队立即做出反应,调用储备库中原桃园站维修保养后的变压器及电机等设备,节约开支约8万元,充分发挥了资产的实际效用,解决了过去部分设备材料闲置、重复购置、资源浪费等问题。

新闻推荐

“扶贫车间”助脱贫

日前,天长市仁和集镇天天红玩具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农家女在加工出口玩具。近年来,天长市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发达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创办“扶贫车间”,吸引既需要照顾家庭又想赚钱贴补家用的贫困农...

天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长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盘活水利资产 推进农业现代化 ——仁和集镇率先推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