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春季攻势”“夏季战役”,四川农业产业扶贫瞄准脱贫54.4万人的年度目标,全力驶入“百日攻坚”阶段。
9月初,一份高含金量的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从省脱贫办发出。9月底,全省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又将在甘孜召开。
丰收九月,农业领域两件大事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担纲四川脱贫攻坚主力角色的农业产业扶贫,将全面加码聚焦,全力吹响2017年冲刺号角。
攻坚
前8月,农业助力70余万老乡人均增收600至2000元
“念到名字的,上来领钱!”9月6日上午,达州市大竹县周家镇龙头村村委会大院的主席台上,红彤彤的18万元现金格外惹眼。100多位贫困户排队分红,少的1300元,多的2600元,个个脸上乐开了花。
红利来自于产业发展收益。去年,村上贫困户将39万元政府产业扶贫资金,加上10万元集体资金入股大竹龙瑞农业专合社,搞起优质稻制种和中药材种植,预计年产值达40万元。
眼下,四川农业迎来丰收季,像龙头村这样的脱贫喜事将密集上演。
来自省农业厅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省已改建产业基地302万亩、高标准农田165.6万亩,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10个,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4422个,培育合作社6.7万个、家庭农场3.2万家,累计带动70余万贫困户人均增收600至2000元。
加码
看齐农业供给侧改革,首次出台农业产业扶贫意见
几天前,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指导意见经一年酝酿完善出台。
“这是四川省首次就农业产业扶贫出台指导意见。”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透露,这是农业产业扶贫政策和模式的创新集成。
该负责人表示,农业产业扶贫仍是脱贫攻坚重点和难点,文件的落脚点就是将农业供给侧和农业产业扶贫有机结合,下足“绣花”功夫,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服务基地,初步建立贫困乡镇及贫困村特色产业体系,打造一批叫响全国的品牌,依靠农业产业脱贫的173.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聚焦
瞄准45个深贫县发力,即将召开专题会全面部署
8月22日,在阿坝州红原县召开的全省现代草原畜牧业助推产业扶贫现场会上,高原牧业的新发展让与会代表大开眼界——
牧民扎西刚刚挤下42.5公斤牦牛奶,跨上摩托,十多分钟就送到在安曲镇哈拉玛村的红原牦牛乳业公司的移动奶站,检测后现场加工降温,便可存储48个小时,在偌大高原上保证了奶源质量。扎西也喜滋滋将300多元揣进口袋,筹划着攒够钱就买个拉箱式交流电移动挤奶机,不仅省劳力,还能提质量卖高价。
一方面,川西北牧区有草原面积2.46亿亩,发展生态、有机、绿色的优质特色草畜产品优势得天独厚。另一方面,全省48个牧区县有42个属于深度贫困县,占全省45个深贫县的93%,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四川省明确,到2020年,川西北牧区牧业总产值将年均增长5%以上,促进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6300元以上。
下一步,四川省农业产业扶贫将瞄准最硬的骨头——深度贫困地区的45个贫困县上。目前,省农业厅正积极指导45个深贫县推进农业产业扶贫规划修订工作。
农技扶贫也在加力。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深度贫困地区“青睐有加”。四川省明确,要在每个深度贫困县建设或完善3~5个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在深贫区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设施,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同时,明确省直农业部门新增财力和整合的涉农资金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
“9月下旬,还将在理塘县召开全省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这一重点工作。”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李淼)
新闻推荐
培训授“渔” 脑袋扶志 政策引领 达州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自立自强意识
转业军人、成都铁路中级人民法院职工、大竹县川主乡铁佛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付振堂正在给贫困群众讲解丹参栽培管理技术。(特约记者王晓林摄)初秋时节,在大竹县广袤的农村,随处可见丰收的场景。刚从...
大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