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金宝贝\’可得好好伺候!”近日,在达州市大竹县石子镇民主村圆黄梨种植基地,村委会主任陈夜合手持剪刀,现场示范并指导果农修剪梨树枝条,“看!这种就是病枝,要从这里剪。”“这种枝条的坐果率最高……”
2012年7月,陈夜合通过公招,走马上任民主村村委会主任。自陈夜合来到村里后,他想方设法帮助村民发展优质圆黄梨、葡萄、西瓜等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场所。
五载光阴过去,这个戴着眼镜、皮肤黝黑的朴实小伙,如今已是民主村的致富“引路人”。
破瓶颈
力争基础设施更完善
为了尽快摸清村情民意,陈夜合在1个月时间里,访遍了全村544户村民,特别是128户40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并撰写了4本厚厚的民情日记。
走访结束后,他虚心向村“两委”干部请教,反复讨论,认真撰写了8000余字的《民主村五年脱贫规划》。
2013年前,民主村是石子镇唯一一个不通水泥路的村。要致富,先修路。陈夜合与村“两委”干部一道多次协调交通、财政以及帮扶部门,发动群众集资,争取提前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2013年7月,民主村7至9组的长4000米水泥路首次修通。从此,民主村有了第一条水泥路。2014年9月, 2、10、11组水泥硬化路相继贯通。今年10月初村级硬化路、其他未修通的组道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工。
“到那时,石子镇到神合场镇的里程将缩短三分之二,只有4000米。”民主村党支部书记余安全高兴地说。
此外,村级阵地建设差成了陈夜合的一块“心病”。他便多次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到帮扶单位大竹农商银行进行汇报,获得30万元捐款。
目前,村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室已经设计完成,正在进行招标。广场、健身器材、跑道、阅览室、老年文化活动室于今年底建设。
兴产业
让贫困群众鼓足“钱袋子”
如何发展扶贫产业?陈夜合先后数十次组织村干部、贫困户代表到周边县市区去考察,学习其他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的成功经验。
经过几番考察,村里决定依托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在陈夜合的不懈努力下,民主村先后成立了“大竹县兴茂种植专业合作社”“大竹县绿星水果专业合作社”“大竹县缘明园家庭农场”“大竹县一家亲家庭农场”等专合组织,迄今共吸纳会员214户86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407人。
如今,全村发展优质圆黄梨300余亩,带动250户村民户均增收6000元;发展优质葡萄50余亩,带动10户村民户均增收5000元;种植西瓜500余亩,带动80户村民户均增收1万元;种植蔬菜600余亩,带动80户村民户均增收8000元;培育养殖大户20余户,户均增收2万元,加速了种养业发展,为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亏陈主任帮我们打通了销售渠道,往年卖不出的西瓜只能任其烂在地里,今年我家3亩多地的西瓜早就销售一空。今年光是卖西瓜就收入了8000多元。”正在给鸡鸭添食的民主村八组贫困户刘远志一脸喜悦。
谋脱贫
站好扶贫一线“最后一班岗”
今年2月初,在民主村推荐村委会主任候选人时,许多党员、群众自发联名推荐陈夜合,3月10日,陈夜合高票当选。
6月初,陈夜合被转聘为大竹县黄家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消息不胫而走,村民们自发到石子镇政府请求将陈夜合留在民主村继续任职。“今年已经是陈主任在我们村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了,是他让我们村变了样!”“我们早就把他当成我们村的人,都舍不得他走……”在村民们的真诚挽留下,陈夜合向组织申请继续留在民主村工作,直至该村退出贫困村序列。
陈夜合深知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下一步要进行“金土地”工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完成全村自来水入户建设,解决村民饮水困难;加强后续管理,做好产业可持续发展;与第一书记何永军共同谋划带动村民发展香椿等。
“陈夜合把民主村当成家,在他的带动下,民主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石子镇党委书记周勇如是说。
(王晓林 陈语乔)
新闻推荐
十九大代表、市委书记包惠做客四川卫视《今日视点》节目 锁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全力出击 确保脱贫奔康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本报讯10月20日晚,十九大代表、市委书记包惠做客四川卫视《今日视点》节目,结合达州脱贫攻坚实际,畅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体会。“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
大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大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