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大竹新闻 > 正文

让法治阳光照亮巴渠大地 ——达州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综述

来源:达州日报 2017-12-07 12:12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达州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综述

开江县举行宪法宣誓仪式达川区2017年“12·4”国家宪法日法治文艺演出现场大竹县公务员《宪法》考试“法润竹乡”现场渠县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近年来,达州市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深入推进依法治市,从全面普法到按需“上菜”订单式普法,从微循环治理到遇事找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法治已成为达州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习惯。

末端治理 法治新风扑面而来

走进通川区北山镇铁佛村,刚到村口,就被一条全新的法治大道所吸引。大道两旁各种法治宣传展板、法治宣传漫画和法治宣传标语琳琅满目。沿着法治大道来到铁佛村村委会所在地,村法治阅览室、法律顾问接待室、法治讲堂、法治小院等应有尽有。

北山镇党委书记赵彬说:“打造法治大道、法治阅览室和法治小院等,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充分展现我镇依法治理工作中的特色亮点,重构乡村道德、凝聚人心。通过不断推动基层民主自治,村民遵纪守法的意识得以加强,群众矛盾纠纷大幅减少,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基层治理创新,源于对法治的深刻理解,社区的依法治理更能彰显法治的文明程度。通川区凉水井社区在“四合院”推行“院长——楼长——居民代表”共同自主管理模式,同时根据党员分布情况,按照“把组织划小、让骨干增多”的思路,以居民院落或居民楼为基本单元分别建立党组织,构建“社区党总支——院落党支部——楼栋(单元)党小组”的纵向组织体系,实现自治管理组织“细胞化”和“网格化”。在广泛征求业主意见的基础上,自治组织拟定了小区(楼院)章程,通过“上居民户收集民意初定公约框架、上公示栏征求意见议定公约内容、上业主大会讨论确定公约章程”的“三上三定”原则制定《小区(楼院)自治公约》,逐户签订责任承诺书。

小区(楼院)重大公共事务,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私利让位公利”的原则,一律由业主大会或居民大会决定。小区(楼院)自治组织受居民(代表)大会委托,进行小区(楼院)自治事务的决策和监督。涉及自治管理、公益服务等事项,由自治小组在社区两委指导下通过QQ、微信等网络平台,以及设置宣传栏、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并以“议事箱”、“议事栏”、“议事厅”等方式及时公布,最大程度保障了业主对小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进一步凝聚了人心。

探索引入“第三方介入调解法”、“冷处理调解法”和“对话协商平台”等模式化解矛盾,维护小区(楼院)的和谐稳定。凡小区(楼院)内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统一由业主自治组织出面调解和协商,真正实现了“事有人管、事有人办”的有序运转。

加强小区(楼院)人文关怀,建立“喜事必道贺,丧事和重大疾病必探望”制度。同时,业委会在创业就业帮扶、孤寡老人照料、留守妇女儿童关爱等方面开展个性化服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业主开展文娱、郊游、比赛等大型集体活动,进一步拉近业主间距离、增强业主凝聚力、增进邻里感情,有效营造出和谐的小区人居氛围。

知法信法

法治精神融入血脉

为政者须率先奉法。普法工作有没有实效,关键要看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执法人员是不是依法办事、依法用权。

大竹县依法治县办、县司法局提出了从基础学起,从根本学起。今年12月4日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一次宪法知识考试。此次考试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扩大宪法知识普及范围,营造学习宪法、尊重宪法、敬畏宪法的浓厚氛围,由县依法治县办、县司法局联合命题,在全县科级及以下公务员(包括参公人员)共计3000余人中全面开展,实现了全县公务员全覆盖。

在全县乡镇(街道)、县级部门集中组织考试的基础上,由县依法治县办、县司法局牵头举行了一场宪法知识统一测试。对考试不合格、缺考人员由县司法局集中组织补考。

考试后,由各乡镇(街道)、县级各部门依法治理办阅卷,再由各乡镇(街道)、县级各部门的普法讲师针对错题、难题开展了详细的讲解。在相互讨论中实现了对宪法知识的深入思考与学习,做到宪法学习入脑入心。让学法不再是口号、不再是形式,而是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法律意识带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为让公民更好地知法、守法,达州市创新多种宣传方式,除了运用标语、板报、电子显示屏、发放法治读本和法治宣传资料等传统方式进行法治宣传以外,还运用微信、QQ等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如通川区创新建立“法治通川”和“通川司法”微信公众号、“通川区幸福家庭微课堂”微信群,在“中国·通川”门户网上开设“法治通川”专栏,通过“六微”(微课堂、微电影、微平台、微演出、微广播、微书屋)“田园法制课”和组织普法队伍下乡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等。

各个县(市、区)还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创作出微电影、微视频、普法节目等多个具有民俗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法治文艺作品,助推了全社会浓厚法治文化氛围的形成。

通川区着眼当下普法工作实际,组织拍摄法律援助主题微电影《法援温情》,通过讲述一位普通农民工讨薪维权之路,有效宣传了国家关于农民工讨薪维权相关法规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和普法效果。同时,也告诉广大农民工朋友,要学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告诫其他社会组织,拖欠农民工工资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建设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开展法治宣教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是形成良好法治思维和养成良好法治习惯的重要途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全市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风尚逐渐形成。

探索创新

夯实社会法治基础

2017年,达州市在省上推出的9项示范创建活动基础上,创新开展依法治医和民生计量诚信单位两项示范创建,形成“9+2”示范创建体系。目前,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学校1所、“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省级示范单位38个、市级示范单位207个。

强化法治对脱贫攻坚的保障作用,特别是“助力精准脱贫·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全市828个贫困村都配备1名法律顾问,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法律服务内容全覆盖、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全覆盖”。

制定《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推动“大调解”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升级,深化“诉非衔接”机制,全面推广“案例工作法”,创新探索了医疗纠纷调处新模式,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3795件,成功化解33713件,调处成功率99.8%。依法严打各类犯罪行为,共刑事立案7806件,受理行政案件13152件,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27.5%、14.2%,成为全省少数几个发案率下降的市(州)。

在夯实依法治市取得的成果上,达州市还积极推动领域探索创新。围绕解决一批法治建设难点、热点、节点问题,探索出具有达州地域特色的法治建设经验或模式。比如大竹县人民医院针对医患矛盾纠纷突出的问题,大力开展依法治医活动,加强医院制度规章建设,探索出依法治医新模式,构建了和谐医患关系。

选择问题突出、基础较好的工作进行课题实践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创新成果,在全市推广运用,以点位突破带动工作整体提升。其中,宣汉县“453”模式推进村级依法治理、开江县“五有五分类”化解疑难纠纷两个课题纳入省级创新课题。近年来,达州创造了“315”群众工作法、财政因素分配法、“约法三章强化基层治理”、“订单式”普法、“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等先进经验。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弘扬明礼诚信、爱国守法、感恩奋进的中华传统美德,宣汉县自2016年9月起,开展了以“诚信·守法·感恩”为主题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思想道德教育“最后一公里”问题,主要经验做法得到中宣部高度评价,被中国网、光明网、四川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宣传报道。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从“法制”到“法治”,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是推进依法治市理性的飞跃。

党委常委会会前学法、组建法律顾问团、构建司法公开信息平台……近一年来,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广泛推开,成为达州市依法治市的亮点。“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等等,正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文/图 本报记者 邱霞

新闻推荐

“主旋律”奏响“最强音” ——大竹县意识形态工作侧记

——大竹县意识形态工作侧记

大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激情大巴山2017-12-01 09:51
评论:( 让法治阳光照亮巴渠大地 ——达州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综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