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大竹新闻 > 正文

融入产业断穷根 ——易地扶贫搬迁的“大竹模式”(中)

来源:达州日报 2017-12-11 10:26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的“大竹模式”(中)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贫困群众住进好房子,只能算迈进了新生活的门槛。让搬迁群众找到致富门路、有稳定的收入,是重中之重,也是更大的难题。如何破解?大竹县给出了“三融入”答案——帮助贫困群众融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产业与安置点双向吸引

企业与搬迁群众实现“双赢”

“走,上工!”在月华镇九银村B1幢,余国琼朝离家几百米的中国西部皮鞋城月华鞋面加工车间走去,这家车间是大竹县在月华镇引入的就业“扶贫车间”。

“要想富,必须做。”余国琼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加工鞋面。“我们这个工作按件计酬,做得越多,得的就越多。”余国琼现在每月可以挣到2000多元工资。

从农民到工人身份的顺利转换,余国琼一家在脱贫奔小康的硬仗中首战告捷。像余国琼一样,42岁的张钧在东汉醪糟公司、47岁的刘祥成在制鞋公司……在月华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群众中,一大批人进入工厂,实现了重新就业。

大竹部分经济较发达的乡镇,企业和产业园区多,能够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紧紧围绕产业搬,让搬迁群众融入新的产业、找到增加收入的办法,大竹县沿着“以产带迁、以业促迁”的思路,依托东柳机电轻纺、月华食品园、石河建材园、庙坝小微企业创业园、10个工业重镇形成“1+3+10”产业园区,让搬迁点向产业靠近,大批贫困群众完成了从农民向工人的转变。

与此同时,大竹还作了更深入的思考、更大胆的尝试——在安置点适当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让产业向搬迁安置点靠近。在供给日渐趋紧的大背景下,劳动力对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对比建在城市和园区的企业,引入安置点附近的企业有不少比较优势:不需要建职工宿舍、不用搞生活补贴、员工不容易流失,企业负担大大减轻。一些企业业主很形象地说,安置点就像厂里职工的宿舍。安置点建好了,职工宿舍就建好了;安置点规模扩大后,工厂的规模也将随着扩大。对员工来说,就近就业,能每天回家照顾老人、小孩,即使工资略低,他们也心甘情愿。一举解决企业“用工荒”与贫困群众“就业难”,形成“双赢”局面,这条新路子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充满生机。

安置点向产业靠近、产业向安置点靠近,在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政府“有形之手”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大竹县出台政策,对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持续就业1年以上并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给予1000元/人的补助;对搬迁安置点附近的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人数占员工总数10%以上的,给予企业新建工厂总投资10%以内、30万以下的补助,并从投产日起3年,给予厂房租赁20元/平方米·年的补贴;对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0人及以上并创建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的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有形之手”的助推,让双向互动这把火越烧越旺,渐成燎原之势。

立足实际因地制宜

田野承载致富梦想

一道铜锣大山,将大竹县分成“山前”“山后”两部分。铜锣山以西的“山前”,相对而言经济发达、产业集中、交通便利;铜锣山以东的“山后”,则显得交通落后、产业基础薄弱。这是大竹宏观层面的县情。更微观地看,大竹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条件千差万别、面临问题迥然不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竹县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农工商旅”并举,解决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难题。

在大竹县四合乡先进村,肖永伍前些年种下的两亩塔罗科血橙已经逐渐挂果。“再过一两年,这一棵树能挂上百斤的果子咧!”50岁的肖永伍站在新房前说道。

与“山前”靠近城镇、企业的地方比,四合村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较差,搬迁群众要摆脱贫困,还要更多地在土地上做文章。村支书王文昌几番带队外出考察取经,在综合考虑市场前景、自然条件等要素后,最终选择将品质优良、市场需求大、单产量高的塔罗科血橙引入先进村。(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搬出“穷窝窝” 迈进新生活

(紧接第一版)魏感坤笑着对记者坦言:“现在有种进城的感觉。原先住在魏家沟,在大山上,离公路有1公里,到中和街上要走5公里路,出门下坡,回家爬坡,早就想离开那个鬼地方了。现在算是过上好日子了哈!”话音刚落...

大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激情大巴山2017-12-01 09:51
评论:( 融入产业断穷根 ——易地扶贫搬迁的“大竹模式”(中))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