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大竹新闻 > 正文

幸福生活在路上

来源:达州日报 2017-12-12 09:55   https://www.yybnet.net/

(紧接第一版)大家再也不好意思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都是邻里隔壁,哪家有困难都会主动伸手帮一把。”

促使群众改变“脏乱差”的同时,农民夜校、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法律讲堂也进入各个安置点,倡导“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崇德向善、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美德,潜移默化帮助搬迁群众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全面提升文明素质。

姚市乡农民夜校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开课,固定在每月10日、20日和月末开展3次授课,向群众宣讲环境保护、乡村防火、乡风文明、尊老爱幼、国家法律政策等知识。截至目前全乡已开136课次,培训人数达7500余人次。经常性的教育引导,让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和睦相处、邻里相助蔚然成风。高平村1组的谢玉芬的邻居申启容年逾七十,腿脚不便,子女在外,家中常年只有一人。每逢刮风下雨的夜里,谢玉芬都会打着电筒到她家里去看看,家里漏雨没?被子盖好没?谢玉芬家里准备了好吃的,也会专门送给申启容一份。

摆脱“等靠要”

勤劳苦干奔小康

周家镇新胜村63岁的甯毫乾在数年前患上了重病,为治病全家陷入困境,村里为他申请了低保。但在去年9月,甯毫乾主动向政府申请退出低保,按他的话来说,还有人更需要这份帮助。

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甯毫乾搬入集中安置点后,在镇、村开展的“感恩奋进”教育活动中受到深深的触动,决心发挥自己懂养殖技术的长处,依靠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创造美好生活。村上的干部及时伸出援手,帮他找场地、修圈舍、筹资金,养猪场顺顺当当建起来。今年甯毫乾的生猪养殖越发红火,上半年已经有十余头生猪出栏,仅靠这项,他已经收入了20000余元。“等我圈里这几十头猪出栏,今年收入可以过十万。”甯毫乾说道,“我病得到了控制,有养猪的经验,平时养猪完全没问题。”

针对一些搬迁群众身上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大竹县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等活动,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引导群众自立自强实现脱贫。

在大竹县姚市乡,“感恩奋进”教育如火如荼展开。该乡还大力表彰各村在致富道路上的先进分子,以他们为榜样,用群众身边的典型引领群众,激发群众的“求富”心理。同时动员致富能手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共同富裕。姚市乡河堰村6组邓如相是桑蚕养殖能手,每年靠养蚕可创收2万元。邓相如不忘乡里的贫困乡亲,不仅将自己的技术传给乡亲,还义务为乡亲搞小蚕供育50余张,帮助贫困乡亲共同奔向小康。

从低保户到脱贫代表,甯毫乾靠的是勤劳苦干。他说:“脱贫致富,等靠要不是办法,靠自己的双手才有出路。”思想观念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带来的是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自觉性、创造性。如今的竹乡大地上,大批搬迁贫困群众住进新房子后,学技能、找项目,进工厂、进农业基地,加入就业创业队伍,掀起了依靠勤劳双手创造美好明天的热潮。

□文/图 本报记者 付勇 冯津榕 特约记者 王晓林 饶春宝

新闻推荐

紧跟时代步伐 创新丰富关爱活动

达州市关工委始终坚持服务青少年的宗旨,立足实际,紧跟时代步伐,注重把握工作重点,创新丰富关爱活动,开创一系列有助于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举措。坚持立德树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见成效。围绕社会...

大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幸福生活在路上)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