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共17893块!”大竹县川主乡铁佛村丹参种植大户杨贵志兴奋地清点着手中的钞票。1月28日清晨,在铁佛村丹参收购现场,四川中庸药材公司正在按照本省市场最高价格进行收购,试种第一年,老杨一家就收获丹参近4吨。铁佛村采取“公司+党支部+专合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种养业,实现了集体经济、贫困户收入“双增”。
近年来,大竹县为从根本上助农增收,在创新农村发展方式上做“文章”,积极探索“股份制扶贫”新模式。通过利用财政产业扶持资金、村集体资产等加强股权配置,在企业、贫困群众和村集体之间建起有效的利益联结,借助市场的力量,变“造血”为“输血”,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
农村资产股权量化
让贫困群众尝到甜头
年满八十的尹乐碧,是大竹县清水镇偏岩村七组贫困户,常年生病致使经济本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扶贫优惠政策,让贫困户医疗有了保障,但要走发展产业增收这条路,对于像尹乐碧这样的“失能弱能”贫困户来说,却行不通。
如何破除“失能弱能”贫困户增收这一瓶颈?大竹县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实施农村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将财政支农资金确权配股给贫困户,以资金入股农业专业合作社,颁发股权凭证,从产业发展中获得分红收益。
吃完早饭,清水镇高巩村二组贫困户蒋文成赶着去核桃基地“上工”。他家有一个患白血病的儿子和正在上学的孙子,家庭的经济重担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然而,蒋文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可以从一个农民变成股东,除了分红还可以在核桃基地里从事轻劳动力的务工,轻松获得两份收入。“活了一辈子,没想到现在还能当上股东。我们家就占3股,2017年光分红就有1000多块钱呢。”蒋文成一脸喜悦。
大竹县实施农村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在清水镇的高巩村、偏岩村和拱桥坝村,与大竹县林萍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了1500亩核桃基地建设扶贫收益项目,以优先股的形式量化到三个村的244名贫困人口,每人7213元,每股占总股份额的0.0177%,共176万元。“核桃未投产期间按照3%作为计算年分红率标准,投产后按正常收益年利润分红。”基地负责人介绍。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静通讯员熊千梅)近日,邕宁区中和乡新安村30千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安装完工,通过验收。至此,中和乡8个村(社区)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建设全部落地。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是中和乡产业扶贫的一项重要...
大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