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良·
今年3月的一天早上,同事跑过来说了一句:晓得不,刘婆婆走了!我心里猛然往下一沉,那位身材不高、手拿拐杖的老人霎时定格在了我的记忆中。
刘婆婆名叫刘兴玉,大凡四十岁以上的达州人对这位老人都不会陌生。因为她是知名度很高的民间反扒英雄,50多年来,一直坚持义务反扒,至少抓了两百多名小偷。即便到了80高龄,只要刘婆婆拄着拐杖往街头一站,那些小偷也会闻风而逃。
我和刘婆婆有过好几次近距离的接触。第一次见着刘婆婆是我翻过铁山到蒲家中学上高中,到了公交车站,见着有偷儿堵在车门处偷一位老人的钱包,乡下的少年第一次见着这场面,自然吓得手脚哆嗦。突然听见有人喊了一声“刘老太婆来了哦”,随后,小偷和他的同伙立即下车往外跑。转过身一看,就见着一位穿着普通、面相慈祥的老人手拿一根拐杖慢悠悠地走了过来。这老太婆有啥神奇,能将小偷吓成这样?上车后听到大伙摆龙门阵,说这老人会家传绝技,擅长点穴,手中那根拐杖只要往你身上某几个穴位一点,非伤即残。于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女侠形象就深深留存在一个少年的脑海中。时光匆匆,十多年后,当我以一位记者的身份去面对面采访这位老人,说到她的武功和拐杖时,刘婆婆嘿嘿一笑:“啥子武功哦,我就是劳力大一点,穴位我也点不来,拐杖嘛,一来可以敲打偷儿那个鬼爪爪,另外,我也可以防一下身噻。”
事后细细想来,刘婆婆最厉害的本事其实就是那一身正气和勇于坚持。她坚信“自古以来,邪不压正”,那根拐杖,是一根代表着正义的“利剑”,不管走到哪里,已经和刘婆婆合二为一,从她身上发散出来的正义之气,让那些小偷为之心惊胆寒;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则难,刘婆婆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一有空就到小偷喜欢光顾的场所溜达,将这种平民反扒的力量发挥到了一个极致。
唠唠叨叨地说了这么长一段的往事,如果我把话题立马转到当前在达州中心城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五治”工程中来,肯定有不少读者要说我脑壳是不是“长了包”,神经短路。已经离世、作为小偷克星的刘老太婆和这“五治”有啥关联呢?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你非要把这两个话题扯到一起来,有这个必要么?
各位看官都明白,小偷是偷人钱财,有时还是救命钱,实在是可恶可恨。这“五治”的内容呢,脏、乱、尘、噪、水,断然是比不上实实在在的钱财给你的感官和心理带来的那种直接冲击,但事实上它们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命健康却是息息相关的。你挣钱是为什么,还不是想让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能健康长寿。而让你呆在一座随处脏乱差,尘土飞扬、噪音刺耳、水质低劣的城市里,你有再多的钱又有何益?把这个道理一想明白,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五治”都是市民们盼之已久,双手赞成的民心工程。但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似乎对这方面变得麻木不仁,变得熟视无睹,总是觉得自己和“五治”关系不大,那是属于“相关部门”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当真是莫大的一种悲哀。
我之所以在这时候再次提起刘婆婆和她的拐杖,敬仰、怀念刘老太婆式的平民英雄,就是因为深深感受到在“五治”中我们达州人太缺乏刘婆婆的那种正气和精神。当年刘婆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偷儿是打不绝的,但是,我能站出来抓一个,总强过没人去管!同理,“五治”工程任重道远,要治理好这“五乱”,如果我们每个市民都有着刘婆婆的那种心态和坚持,不但自己远离“五乱”,见到那些脏乱差,见到各种污染乱象敢于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该制止的制止,该举报的举报,我们的眼睛,我们手中的相机都可以当成刘婆婆的拐杖,对“五乱”不留情面,让脏乱差无处安身,上下联动,全民参与,达州之美就绝不会是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了。
新闻推荐
雷音铺山上 越野四脚朝天 昨日清晨,通往雷音铺的公路边,一辆越野车与相对行驶的车辆会车时,不慎翻出公路,在距公路两三米高的灌木丛中摔了个四脚朝天。
昨日清晨,通往雷音铺的公路边,一辆越野车与相对行驶的车辆会车时,不慎翻出公路,在距公路两三米高的灌木丛中摔了个四脚朝天。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