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生更优,让差生变好”
·魏寒松 本报记者 张燕·
2014年高考成绩揭晓,达高中再次创造低进高出奇迹,大量优质生源纷纷慕名前往学校报名读书。“今年有近百分之七十的初中优质毕业生留在了本校,这是往年只有百分之三十留校所无法比拟的。”日前,校长郑开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欣喜地说道。而同时,通川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对教育的倾斜政策,更让郑开伟兴奋不已,“达高中将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达州市高级中学始建于1903年,是一所百年名校,这里曾走出了多名享誉国内外的精英。以郑开伟校长为首的达高中新一届领导班子于2004年上任后,在通川区委、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高考成绩年年攀升:2014年高考本科上线508人,当年的A+1考生在这次高考中本科上线达到95%,进校时为A1及以下学生这次上本科线的达220余人,本科上线达到55%。其中周卫、吴焘、黄雪梅等9名同学成绩提升尤其突出,中考成绩为A1,这次高考都上了重本线。从入口看出口,学校应届生升学率居全市前茅,实现了“让优生更优,让差生变好”的教育梦想。
领导关怀
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
6月26日上午9点30分,记者来到校长郑开伟办公室,只见他正忙碌地接待前来咨询的高一新生和家长。“我的孩子考了A+1,我曾走访了成都、绵阳的一些学校,最终还是选择了达高中,学校暑期有什么安排没有?”“高一新学期,学校要军训吗?”……郑开伟耐心地笑着回答家长的提问,并把家长对学校好的建议记录下来。11点过,来访家长才陆续离开。
谈起学校未来的发展,郑开伟底气十足:“为加速达高中的发展,历届通川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现场会,研究学校发展问题。本届通川区委、区政府更是提出了打造区域教育高地的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制定了《通川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从2014年起,通川区财政每年将拿出1000万元用于教育改革,激活教育激励机制,打造优秀教师队伍,促进通川区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通川区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更是我们达高中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达州市高级中学的发展,牵动着通川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心,今年1月,区委书记杜海洋带领四大班子领导对达高中进行了考察,就进一步提升达高中办学效益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区长梅辉太、区委宣传部长李冰雪、副区长符静等领导多次到学校调研,解决学校办学中的困难。今年6月,通川区政府对达高中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与部署。通川区教育局局长朱兴萍多次组织教研、技装、电教等相关职能部门到达高中专题调研,指导工作,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朱兴萍说:“一所学校要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办学理念,离不开科学的决策。科学决策是事业走向成功的基础。从办精品初中到办精品高中,达高中步入到了科学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爱生如子
低进高出人人进步
让优等生永远优秀不容易,但让后进生变得优秀却更难。但在达高中,学校的老师们却把这一困难的事情变成了现实,培养出一个又一个优秀学生。
“这是因为学校有一群爱生如子的老师,在学习上,他们手把手辅导学生;在生活上,他们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心理上,他们随时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他们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与生活。”学校工会副主席张超告诉记者。
如今,不少曾在达高中求学的学生,只要提及学校的老师,言语里都会充满感激之情。
司威以A+1的成绩考入达高中。“当年初中的同班同学中,我的成绩是A+1偏后。中考后,一些同学选择了到成都等地上学,父母却把我留在了达高中读书。有一段时间测试,我在班上排名很靠后,我很沮丧,感到考大学没有希望了。班主任唐跃老师知道后,及时将我叫到办公室与我谈心,与我一道分析原因。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成绩很快提上来了。在今年高考中,我超出重本线56分,据了解,当年到外地的几名同学,他们的分数都不如我高。我很庆幸父母让我留在了达高中。”
李春红对班主任唐跃老师和科任老师也充满了感激,进入高三后,生病的她,在老师们的不放弃与鼓励帮助下,最终取得了491分(理科)的优异成绩。”
今年高考,杨清婷以达高中文科班全年级第一的成绩考上重本线。给她最深的体会就是,达高中给了她家一样的温暖,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在一起就像团结的一家人。“在高三最后阶段,班主任刘斌老师怕同学们学习太过用功拖跨了身体,他坚持每天早上带领我们到学校操场跑步。语文老师刘婷为了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每次大的考试后,她就会将年级的优秀作文收集成册并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还经常通过QQ与我们交流,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给我们介绍好的学习方法。”
而对于中考成绩仅A1的黄雪梅来说,经过3年的努力,她上了重本线。“学校老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班上成绩最后的9名同学座位都是安排在第一排,实践证明,他们的成绩都有提高,他们的进步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鞭策。”
目前,学校有教职工393名,其中高级教师75人,一级教师159人,全国模范教师、省市级劳模及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省市级创新大赛获奖教师共160多人。近三年,有40余位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获全国、省、市优质课大赛及课件制作一、二等奖。
精细管理
再塑百年名校风采
目前,达高中已逐渐形成了一校三区、并领办达高中来凤分校的办学格局。其办学规模(不含来凤分校)达到110个教学班(其中高中56个、初中54个),6500名学生。
达高中针对学校实际,确立了渐进式发展思路,科学制定了学校新的发展规划,力争一年一个小变化,三年一个大突破。2007年,学校确立了“办精品初中、办优质高中、办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初高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学校再一次调整“办精品高中、办优质初中、办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自2011年起,学校高中每个年级班级由原来的22个班减至18个班,班额严格控制在53—56人;初中由原来的10个班扩展到现在的18个班,并严格控制班额。
学校副校长、高三年级组长李长国告诉记者,达高中的管理实行一校三区执行校长负责制,各校区执行校长负责所在校区的全面工作。各校区的工作格局由学校校长办公会统一研究,管理体制实行分管校长指导下的执行校长负责制。各校区中层干部的日常工作由执行校长管理考核。
记者了解到,学校管理从细节做起,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力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学校各部门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每次放假前,在全校教师会上,校长郑开伟都要对下期工作提出要求和部署。每学期开学之前,各年级及处室必须首先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报学校办公会批准。工作中干部做到职责明确,属地管理。“天天有检查、周周有汇总、月月有评比;校长办公会、行政办公会、教职工大会、年级会、班会、教研会层层深入”已经成为达高中的管理体制。
同时,学校强力开展“高效课堂”。成立“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以校长、副校长为核心的学科牵头人队伍。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为头阵,引领全校教师实践有效课堂,追求高效课堂。
学校对班级管理考核十分严格。学校对班主任工作设立了三级目标考核,从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关爱,班级管理,班集体团队活动,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及家校联系情况等六个方面制定详细的量化标准。从班主任期末通知书的填写、班干部的选拔到学校的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从学生的迟到早退、宿舍检查到学生的谈心、家校联系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了解等都作了具体的要求。
精诚团结
创造出辉煌成绩
学校非常重视毕业年级工作,成立了毕业年级工作领导小组,副校长李长国任组长,负责高三、初三的全面工作;工会副主席张超任副组长,主要负责高三年级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务处副主任龚大友任年级主任,主要负责年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年级副主任杨本军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副校长谭宗超主要负责高三的后勤保障工作和初三的全面工作,女工委主任曾丽萍主要负责初三的日常管理工作。全体高三、初三教师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围绕突出尖子生,狠抓特长生,不放弃学困生。严把课堂教学关、严把质量分析关、严把信息整合关的总体思路,精诚团结,通力合作,创造出了辉煌成绩。
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年级各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带头,从课堂到操场,从教室到寝室,年级领导都必须亲自参与。班主任跟班到位,对学生起床、锻炼、早自习、午休、自习时间、晚寝等出勤与纪律实行全方位常规管理,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同时,学校管理学生较人性化,规定任何学科老师不得占用学生公共自习时间,以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自我消化和调整。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高考前夕,学校还组织经验丰富的女教师给全体女生作生理卫生专题讲座。组织各班学生通过开展登山、跑步、唱红歌等活动释放高考压力。
目前,达州市高级中学全体师生精神振奋。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校长郑开伟对学校发展充满了信心:2015年确保“四川省普通高中二级示范学校”创建成功。至2017年,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全市一流水平。通过三年努力把达高中建成现代化标准学校。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实施名学校、名教师工程,打造“阳光体育”特色,为通川教育再谱新篇章。
新闻推荐
英华驾校违规经营被惩处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