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学校达高中2015年高考场景(资料图)
达州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一直是困扰达州教育发展的一个难题。以前名校大班额情况严重,直接影响了优质教育质量。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更多学生,同时不降低教育质量,近年来,作为达州主城区核心的通川区通过化解大班额和集团化办学双管齐下,走出了一条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之路。
据了解,近年来通川区通过加大投入、严格学籍管理、严把起始年级招生、严控非正常转学、有效分流现有大班额等多种措施,把化解大班额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抓到了实处、抓出了成效。目前,80人以上特大班额已全面消除,超大班额逐年化解,中心城区学校起始年级班额2014年后均下降至50人/班。同时,组建以市级示范学校为龙头学校的教育集团,以教育教学和资产为纽带,充分发挥名校优势和品牌效应,通过资产重组、输出管理、合理配置师资等方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快速提升集团内新建学校、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推进教育均衡化。
保障优质教育质量 严控大班额来源
“在小学教育阶段,一小、二小、七小、八小等作为通川区名校,以前每年秋季开学之际,都会引来无数家长追捧,致使这些学校人满为患,无奈之下便形成了大班额。”通川区教科局局长朱兴萍说,人太多了,原本优质的教育质量难免也会打折扣,为了保障优质教育质量,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着手严控大班额来源,从问题产生的源头想办法解决。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完善了中小学招生政策,并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原则,划定学校的招生服务范围,统一下达控制性招生计划,确保起始年级不产生大班额。这一政策执行三年多以来,也取得了巨大成效,2012年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班额分别为55人和56人;2013年为54人和50人;2014年以来小学、初中均控制在50人以内。
与此同时,通川区教科局在控制大班额问题上还注重过程管理,严控转入学生,凡达到规定班额的学校一律不准转入学生,杜绝因盲目接收转学生而产生新的大班额。对确需转学的,在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14年秋季在区八小金兰校区新收取了3个转校生班,以此缓解因转校生过多而产生新的大班额。并严格考核学校在大班额控制上的工作成效,对超过控制性计划总数和规定班额的学校通报批评,并在年终考核中对超计划招生的学校和校长实行一票否决。
扩大优质教育规模 增加城区学校学位
通川区教科局局长朱兴萍说:“控制大班额只是‘堵\’,但面对庞大的入学群体,仅仅堵住进来的口子还不能解决问题,必须一边‘堵\’,一边‘输\’。在‘输\’的具体做法上,主要体现在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增加城区学校学位,让对优质教育资源有需求的学生尽量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据通川区教科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该局积极争取达州市委、市政府支持,将原市财贸校校区划归区二小,原市电大校区划归七小,原达县公安局大西街办公楼划归区八小,新增校园面积19980平方米,打破了城区示范学校面积狭小的发展瓶颈,扩大了示范学校办学规模。
同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区本级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确保教育基础建设“投入优先、使用优先、到位优先”,促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近年来,共投入资金2.3亿元,新建区一小、八中,改扩建了区二小、四小、西罡学校、蒲家中心校、北外中心校等,已新增学位9800个;目前,区一小莲湖校区、七小新锦校区已开工建设,宏义.江湾城学校已完成规划设计,投入使用后将再增学位5250个。主动做好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在莲湖片区建校的协调服务工作,以促进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推进教育均衡化 激活薄弱学校活力
为什么大家对名校趋之若鹜?为什么很多家长跨区域都要为孩子找一个好学校?通川区教科局局长朱兴萍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归根结底在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大家奔名校是因为觉得自己区域内的学校教育质量不过关。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除了上述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外,还要通过集团化办学,示范学校带动薄弱学校一起前进,激发出薄弱学校的活力,最终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据了解,通川区早在2012年就出台了《通川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通过三年多的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全区中小学按学制进行分类,建立以达高中、一小、二小、七小、八小、实验小学和铁路中学等示范学校为龙头的7个教育集团,逐步发展壮大扶持薄弱学校,进一步促进薄弱学校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全区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逐步消除因盲目转校而形成大班额,缓解示范学校入学压力。
除了让薄弱学校与示范学校结成联盟,实现集团化办学外,还加快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区十中、北外中心校、西外中心校、东岳中心校等校舍改建竣工,美化了校园环境,改善了办学条件,留住当地学生,避免盲目转学;完成罗江中学、新村中心校、蒲家中学等改扩建,新增学位800个,减轻大班额压力;三是积极推进区十二中、双龙中心校、罗江中心校等改扩建和复兴中心校、魏兴中心校的原址重建工作,完成后将新增学位3000余个,中心场镇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也切实缓解了中心城区入学压力。
同时,在软件建设上实施“对接互动”,促进师资均衡。积极搭建城乡人才互补平台,定期选派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和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观摩学习,三年来派遣了11名示范学校副校长到薄弱学校担任校长,带动了薄弱学校加快发展;选派114名示范学校教师和93名薄弱学校教师进行互派交流,确保资源共享,全面带动和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罗轩
新闻推荐
完成报名后,孩子们领到新书高兴回家。小男孩认真翻阅刚领到的语文书。又到一年开学季。8月30日和31日是达州市小学的报名日,与往年不同的是,30日是专属于小学一年级新生的报名日,当天来报名...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