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达川区双庙镇南岳寺村坚持走产村相融的道路,发展果蔬等产业,先后取得了达州市十大美丽新村、蚕桑养殖先进村、四川省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四好村等荣誉称号。
2007年,南岳寺村还没有一条硬化路,供村民出行的是一条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机耕道。改变从2008年新上任的村支两委开始。他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为村里“争”来了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并通过一事一议、民办公助、村民筹资投劳等多种形式,先后硬化了村组公路近30公里、生产便道25000余米,治理山坪塘20余口,修建排水渠18000余米,修建提灌站2座,整治河道近2000米,修建蓄水池8口。
路修好后,该村自2011年开始实施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目前已流转土地1800余亩,占全村土地的三分之二。现在有青脆李、猕核桃、9月桃、核桃种植面积600多亩;钢架大棚蔬菜种植500余亩;青花椒1000亩;葡萄种植200余亩,年产值40万元以上;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1000多头;花卉栽培100余亩,产值500万元以上。
蚕桑产业是南岳寺村的传统产业,2015年引进达州市瑞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近800万元,建起了桑枝菌培育基地,解决了12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该村现有成片桑林500余亩,全村年产蚕茧3万公斤左右,人均收入400元以上。2017年4月,该村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办起了首届“千人蚕桑宴”,吸引了不少省内游客前来品尝蚕桑宴、采摘蚕桑果实。
(本报记者 覃鹏举)
新闻推荐
黄晨正在操作自己研制的警用机器人孙粟本报记者谭别林文/图“看!当我点击‘抓取\’指令时,机器人就把‘危险品\’牢牢抓住了……”5月19日,在达州市公安局办公室内,黄晨正操作着自己研制的警用机器人...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