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五治”工程实施以来,达州市城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由“脏乱差”向“洁齐美”的转变,城乡面貌更美,居住品质更高,城市更能留人。此外,通过持续的宣传、治理,“五治”工程逐步深入人心,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方式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大家参与“五治”工程的积极性得到增强,以前的“干部干、群众看”正在向“干部群众一起干”转变。
成绩值得肯定,但问题更应清醒认识。与发展的趋势相比、与城市的定位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推进“五治”工程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还比较明显。这集中表现为个别地区、个别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主动抓、重点抓、深入抓、长期抓的韧劲,激情不高、消极厌战;部分职能部门间的监管界限不够明确,职能作用发挥不到位,有空白和盲区;部分单位追求一般化、过得去,没有按照高标准、高质量要求进行彻底治理,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区域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交通拥堵、乱停乱放现象依然突出,占道经营、马路市场顽疾仍然存在。此外,基层群众没有完全发动起来,部分群众环境意识、文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针对上述问题,全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实施“五治”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上来,主动作为、加压奋进,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把该项工作向纵深推进。各地各部门要树立全域、全程、全面治理的理念,既要抓城镇、也要抓乡村,既要抓老城、也要抓新城,既要抓主街主道、也要抓背街小巷,让“五治”工程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要树立“一盘棋”意识,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不讲理由、不讲条件抓好辖区内、职能范围内各项整治工作,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电视、网络、报刊以及微信、微博等载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五治”工程,既宣传工作成效、表扬正面典型,又曝光突出问题、批评反面典型;要继续深入开展“五治”工程“七进”和“除陋习、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激发群众爱护环境、积极参与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全民动手、齐抓共治。
此外,要加强督查考核,完善考评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对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对进展缓慢的,要予以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对推诿扯皮、措施不力的,要严肃问责问效。□徐冬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5日,在46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达州市在达城中心广场举行“6·5”世界环境日暨“防治环境污染建设美丽达州”广场文艺宣传活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瑜华出席活动并致辞,副市长陈文胜、市...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