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达州新闻 > 正文

通川区四小:建教育特色鲜明学校

来源:达州日报 2017-06-14 10:48   https://www.yybnet.net/

□文/图 本报记者王万礼

一流的校园科技馆

学校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必须努力成为优质学校。而优质学校应该有特色、有品位。有特色才有活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有品位才有认可,有品位才有发展空间。这是通川区四小人的共识。为此,通川区四小提出:在通川区四小,每一个孩子都是希望的种子!在通川区四小,就是要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建有文化的校园,塑有思想的教师,育有特长的学生,办有特色的学校。通川区四小正朝着这一目标大踏步迈进。

6月13日,本报以“通川区四小:以文化为灵魂打造教育品牌”为题,对该校的校园文化特色进行了报道。这只是该校在记者眼中的初步印象,深入了解发现,该校更是教育特色鲜明。

“校本课程特色鲜明,科技教育全省一流,艺术教育独树一帜,非遗文化传承达州独有。”在通川区四小组织小记者进行环保调查现场,当记者问带队老师夏恋娟对学校印象最深是什么时,她自豪地说道。

近年来,通川区四小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努力打造学生有特长、班级有特点、教育有特色的“通四教育”品牌。学校在保持科技创新教育全省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活动,努力探索人人有爱好的艺术教育,率先将非物质文化传承引入校园。

科技教育全省领先

近年来,通川区四小以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活动形式,建立健全科技教育管理制度,创新开展科普活动,科技教育始终处于全省一流水平。

硬件建设全省领先。今年4月28日,学校投资近百万元的科技馆正式投入使用。一流的设施设备,美轮美奂的设计,学生每次走进这里,都是一次奇幻之旅。嘉宾参观体验后,无不赞叹:“通川区四小科技硬件建设全省一流!”除此外,该校还建立了“红领巾气象观测站”、科学实验室、科学影像工作室,以及川东北唯一校园科技馆、科技阅览室等。

校本课程进入课堂。学校率先开设了校本科技课程,让科技教育走入课堂。根据不同年级段传授不同内容,低年级以游戏为主,培养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开设小制作、科学小实验、飞叠杯、国际数棋、航模与车模内容;中年级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形成一定的科技技能,开设小发明、科幻画、航模与车模、气象观测、小小实验家、创客机器人、植物栽培内容;高年级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开设电脑小博士3D打印、科学动漫、科学小论文、科学微电影拍摄与DV制作内容。

师资团队素质过硬。学校注重打造优秀科技辅导团队,成立了科技教研组,组织科技辅导员学习科技活动课的有关理论,共同探讨科技课的教学思路。先后邀请市科协、达州中学、达川区逸夫小学的科技教育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培养了一批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科技辅导员队伍,为开展丰富的科技教育活动障供了有力的保证。

开展科技教育研究。学校开设了《小学科技实验活动》校本课程,申报了《小学科技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课题。逐步改变单纯的学科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形成了“参与、探究、合作、活动”的课堂教学特色。

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建立有完整的管理制度,明确了相应人员的岗位职责。对科普工作的经费保障、器材的采购及使用等都出台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科技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学校还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每学期组织开展“授星”活动,最大范围肯定和褒扬涌现出的科技活动典型。还通过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隆重表彰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的学生。

科技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每年都会以专题形式开展主题活动,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学校充分利用植树节、爱鸟日、“六·五”世界环境日、“六·二五”土地日等,开展全校性大型科普活动;不定期带领学生参观科普基地,寒暑假组织学校科技小分队深入社区开展节水、节能、节电调查;每年还邀请相关专家到校开展科普报告,现场回答学生科技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组织学校《达州日报·校园周刊》小记者到市、区环保部门进行科技采访;隆重举行校园科技节,做到“全员参与,人人动手”,分别展示学生们创作的科幻画、科技手抄报、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等。

科技教育硕果累累。近年来,该校师生在各级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500多人次,学生作品获全国一等奖13件、省一等奖42件。特别是2016年,飞叠杯团队首次以中国代表队成员的身份参加了在韩国首尔举行的飞叠杯亚洲锦标赛,并取得了亚洲第四名的历史性成绩,选手罗伊帆同学成为目前中国单人赛最好记录保持者;参加省机器人比赛,获得17个省一等奖,再次刷新了历届机器人比赛获得省一等奖的纪录。科谱动漫《小水滴的旅行》从数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影像节优秀作品,且成绩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

艺体教育声名鹊起

学校在“育有特长的学生”思想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适合该校学生发展的艺体社团活动,形成了“周周有活动,生生有特长”的良好局面。

艺术课程丰富多彩。通川四小深化课程改革,丰富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素养,彰显艺术教育品质,学校设立了小天使舞蹈团、合唱团、民歌团及西洋乐团、表演团、民乐团、形体舞蹈团等音乐社团,开设了折纸、剪纸、贴画、书法、泥塑、立体纸艺、雕塑、素描、编织、国画、西画、实物写生、创意画等美术社团共计38类艺术选修课,聘请名家顾问、社会专业人士、校内专业教师以及家长志愿者作为艺术选修课教师。

艺术教育成绩辉煌。师生们参加全国书画大赛先后400人次分别获金、银、铜奖和优秀园丁奖,集体获优秀组织奖。在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该校学生编排表演的情景剧《文明小卫士》获二等奖。历年来参加四川省优秀艺术人才大赛共计350人次获一、二、三等奖。菜单式的课程选修、普及与提高的完美结合,以及大面积的水平提高,迎来了全市艺术教育整体推进现场会在该校举行,吸引了来自各县(市、区)同类学校的教师参观学习。

阳光体育形式新颖。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项目有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篮球、板羽球等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特别融入了“非遗”传承项目“余门拳”,让该校大课间活动更是光彩夺目,在2017年达州市的大课间比赛中一举获一等奖。

动感课程促进身心健康。为促进学生心理与生理健康,学校开设了“魅力动感”特色校本体育课程,建立了篮球、田径、足球、乒乓球等多个体育社团。开设了心理健康操、手语操、健美操、韵律操、团队游戏等,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非遗文化达州独有

2016年12月5日,在省市领导的关心下,达州市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落户通川区四小。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成为该校又一特有的文化名片。

学校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学校组建了安仁板凳龙表演队,将土家余门拳作为学校大课间活动项目,开设了泥塑、剪纸、竹唢呐、耍锣鼓、刘氏竹编、巴山民歌等社团,组建了巴山童谣合唱团。学校还邀请专家到校为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达州历史、接受乡土文化教育,从而爱家乡、爱祖国。

如今,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该校生根开花,每到课外活动时间,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非遗知识、掌握非遗工艺、进行非遗展示。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在今年5月举行的全国新农村展演中,该校巴山民歌坊的孩子们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巴山民歌的魅力。学校板登龙表演队在闭幕式开场舞中,向全国观众展示了达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特有的艺术形式,从社会进入校园,又从校园传向四面八方。

展望未来——创四川一流小学

潮起云飞满目新,风好扬帆正当时!展望未来,四小人激情满怀!

“通川四小的办学理念已经站在了全国教学改革的最前沿。”面对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肯定,通川四小快马加鞭,将以着力打造省级示范点、达州市唯一一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为契机,围绕通川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计划,不断创新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把学校办成环境优美、文明有礼、师良学优、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四川省一流小学。

未来,通川区四小将插上腾飞的翅膀,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大踏步向前迈进。

大课间融入“余门拳”

学生了解植物生长习性

学习制作竹唢呐

新闻推荐

市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公安干警班 进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开展业务学习

本报讯按照市委组织部培训计划安排,6月7日至23日,达州市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训第五期公安干警培训班全体学员进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开展为期15天的公安业务学习。在6月7日举行的开训仪式上,受副市长、...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通川区四小:建教育特色鲜明学校)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