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四川监狱微信公众号发出信息,达州监狱蒋某在服刑期间,女儿从8岁开始写信,现在蒋某已收到260封信。
“爸爸,下周四我们就要考试,真的有些紧张,不过一想到小考之后,迎接我们的是丰富多彩的暑假,我真的太开心了,啊,希望我考好吧!”附带一个笑脸的表情。“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到了内蒙古,不仅不水土不服,反而食欲大增……”“……我下周要参加艺术大赛哦,为我加油吧!哦耶。”女儿念念的来信,总是活泼开朗中,又有一些俏皮的个性。
16日,在达州监狱监区,记者见到蒋某,他拿出厚厚一叠女儿写给自己的信件,正好260封信,其中多篇信件用作业纸写成,信开头都是“给爸爸的一封信”。
女儿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便每周给蒋某写一封信,直到小学毕业,中间从未间断过。信内容不长,短短的一两百字,但却能看出女儿对父亲的鼓励。
爸爸:女儿给了我希望
从公务员到阶下囚,蒋某起初心理落差很大。正是女儿的来信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并获得减刑。
蒋某介绍,2011年5月14日,自己职务犯罪被抓之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念念。蒋某介绍,2011年底,二审结果下来维持原判,自己将要面临10年的监狱生活,他曾感到此生无望,是女儿念念让他看到了希望。
当时,妻子带着念念到看守所来见他,在和爸爸通话结束后,念念自己跑到看守所的园中摘了一枝树叶,跑到父亲的面前摇着。念念说:“爸爸,这上面有树叶,树叶是绿色的,绿色代表生命。”念念的话让夫妻俩心里一暖,也让蒋某看到了希望。
监狱管理人员卢某介绍,2012年5月,从政府公务员沦为达州监狱阶下囚的蒋某对狱中的生活很不习惯,曾表示“心理落差太大”,感到10年的服刑期太长,情绪低落。监区民警介绍,女儿念念的来信,对蒋某在监狱的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服刑期间,在监狱管理人员的和狱友的帮助下,蒋某主动参加了狱中乐队,成为乐队中的键盘手,多次参加狱中演出活动。监狱也多次鼓励蒋某给女儿回信,增加父女之间的感情。在每年的亲情帮教活动中,邀请念念和母亲多次到监狱内和蒋某一起参加活动。
多年的狱中生活,蒋某父女之间相互鼓励。因蒋某在狱中表现良好,目前已经获得1年多的减刑。
女儿:爸爸欠我很多愿望
父女曾约定,如果考试上了100分、获得奖状、做家务或者获得老师表扬就可增加一个愿望。
16日下午,记者见到了给父亲写信的念念及其母亲杨某。
对于坚持给父亲写信一事,念念说,最开始给父亲写信时,自己只有8岁。“最开始其实是妈妈教我,让我给爸爸写信,但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太小,不知道怎么写,也很不习惯。”念念说,后来,妈妈告诉她,写信的目的是为了给爸爸一个精神支撑,就写平时自己的生活,写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就可以了。“后来我就逐渐习惯每周给爸爸写一封信,一直到小学毕业。”
在几乎每一封信中,念念都会提到爸爸欠她的愿望,其实,这是她和爸爸的一个“小秘密”:在蒋某没入狱前,曾和女儿玩每天三个愿望的游戏。每天三个愿望,不用就会失效,如果考试上了100分、获得奖状、做家务或者获得老师表扬就会增加一个愿望,这些愿望可以叠加,不会失效。
“从我入狱到现在,可能有500多个愿望了吧!”蒋某估算着说。女儿害怕他欠得太多,不能一一兑现,愿望最后停留在233个,在信中一直提到的,也是233个愿望。
如今,念念已经读初中二年级了,在她的印象中,父亲留给她最深的印象,仍然是小时候父亲将自己架在脖子上,架着她四处走。但大多数的时间,这样的父女温情已不在。现实生活中,念念和父亲的见面,都是监狱里的生活场景。14岁的念念希望父亲在监狱里不要担心她,好好改造。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希望父亲能早日回家。
《成都商报》6月18日报道
新闻推荐
金南大道工程已完成六成工作量 ●力争今年11月底达到通车条件
●力争今年11月底达到通车条件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