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日报》,读着你的名字,响亮而又亲切;亲近你的身躯,高大而又温暖;听着你的声音,激昂而又和谐……《达州日报》,我与您结缘10多年来,从相识、相知到朋友,我对您情有独钟,我和我的同事们与您形影不离。回眸10多年来,感觉与《达州日报》结缘,真好!在您66岁生日来临之际,我有多少心里话要述说,有多少期望要表达,有多少祝福要礼赞。在此,我作为一位矿工、一位忠实读者和作者,真挚地道一声:“《达州日报》,您辛苦了!生日快乐!”
2005年3月,我成了达川区石板镇金刚煤矿(省属国有企业)一名职工。进入矿山,《达州日报》就成了我的好朋友。在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写作的我,一有空就到矿“职工书屋”看《达州日报》,几乎是期期必读。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这份报纸。逐渐从读新闻、看故事、品文风,从中吸取“营养”。读书看报时间长了,有了学习写作的冲动,一开始学写新闻报道,但很多“豆腐干”都石沉大海。但我没有气馁,反复拿自己的稿子与《达州日报》的新闻进行比较,通过不断学习,我的写作技巧和水平逐渐提高,第一篇作品在我们的《达竹矿工报》发表。渐渐地,一有时间,我就试着向全国各地报刊投稿。看着我的篇篇稿件陆续变成了铅字,我打心底里高兴。从2006年起,我相继成了《中国煤炭报》、《四川工人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和网站的特约记者、通讯员。一路走来,书香“煤海”,得益于《达州日报》对我的甘甜滋润。我逢人便说,《达州日报》就是我写作的启蒙老师。
因为对《达州日报》的一往情深,我不仅仅是忠实读者,还是刻苦学习的作者。在学习之余,我总喜欢把《达州日报》各栏目的精彩文章进行收藏,特别是有关我们煤矿的新闻,有关我们达竹公司的报道。只要是有亮点的新闻,我都积极撰写稿件向《达州日报》投稿,如去年我的摄影报道《手机报上线,煤矿职工抢先看》刊登在《达州日报》,身边同事竞相传阅。
2014年5月,我成为了《达州晚报》首批社区记者,在报社通联工作会上,从我走上主席台接过社区记者证件的那一刻起,我感到自己无尚光荣。3年来,我不断向《达州日报》《达州晚报》写稿,被达州日报社授予“优秀社区记者”称号。
缘份在传递,情感在升华。近年来,矿山很多矿工、家属、退休老人都爱上了《达州日报》,矿机关以及各科室、基层区队都征订了《达州日报》,她的足迹遍及矿山:矿区阅报厅橱窗,矿山“职工书屋”,区队班组“文化角”,井下文化长廊……而我办的基层党支部黑板报专栏,几乎每月都有《达州日报》的内容,或是政策宣传,或是职工创新,或是模范典型等。
春秋轮回,岁月流逝。66年来,《达州日报》记录着与时代同行的铿锵足音,饱含着与读者携手同行的点滴温情。在《达州日报》66岁生日之际,我为她喝彩,为她祝福,愿我们的《达州日报》越办越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21日,“梦想启航·托起希望”——少先队员走进青年文明号主题队日活动在达州机场举行。活动中,四川省青年文明号——达州机场运输服务部“映山红”服务班组工作人员向来自通川区第一小学...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