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去通川区碑庙镇大石村驻村扶贫的通知时,是在2015年的冬天。年过半百的通川区人民检察院副科级检察员李开渠二话没说,把90岁高龄的老母亲送到弟弟家,安排读高中的儿子住校后,他搭上了前往碑庙镇大石村的乡镇客车。
40多天走访6.5平方公里的村子
啃完最后一包方便面,李开渠感觉空荡荡的胃里有了一丝暖意,痛风的老毛病似乎也有了缓解。2015年冬的一天,在“摩的”司机的搀扶下,他披上雨衣坐上摩托车,向当天走访的最后一户村民家进发。
“50多岁了,身体大不如前,稍微淋点雨就感冒了。”李开渠一边冲了包板蓝根,一边在摔伤的手脚上抹药膏。为了能尽快摸清大石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李开渠的首要任务是走村进户调查摸底。冬日细雨,泥泞小路,搭乘的摩托车常常会因为路滑将他摔下车。早上6点背着方便面出发,常常是带着一身稀泥半夜才摸黑回家。
40多天的走访,李开渠和其他帮扶干部们一起摸清了大石村贫困户的详情。大石村辖13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40户,2213人;贫困户210户,551人;村集体无经济收入来源,无村集体财产;全村通村公路25公里,仅硬化4.4公里;水渠1.5公里,山坪塘19口全部处于瘫痪状态,灌溉用水处于“看天吃饭”状态。
竭尽全力托起贫困户致富希望
在调查走访中,李开渠发现全村的贫困人口中,除少部分因失去劳动力而无法靠自身劳动脱贫外,大部分家庭主要是找不到好的致富门路。为此,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从抓好传统养殖业,散养鸡、鸭着手。
大石村特困户李天雄的老婆患有食道癌,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在得知其在镇兽防站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兽防知识和养殖技术后,李开渠当即表示要援助他发展养殖业。很快,在“娘家人”通川区人民检察院的支援下,500只土鸡苗送到了李天雄的家中。看着长成后价值3万余元的土鸡苗,李天雄一家干劲十足。
但好景不长,土鸡还没有养成,李天雄家的老母猪却突然死亡,断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保证他的家庭收入,李开渠又给他送去两头仔猪。
2017年春节,养殖刚刚见成效的李天雄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全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李开渠知道情况后,一边帮助安排李天雄家中的生产生活,一边通知单位,派专人到医院对李天雄进行探视和照看。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李天雄紧紧握住李开渠的手不愿松开,他含着热泪哽咽道:“你们比我的亲人还亲呀。”
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八旬老人李开珍,其孙子胡文、孙媳妇杨天敬放弃了在外务工挣钱的机会,回家修建了养鸡场。2016年国庆,鸡瘟袭来,养鸡场大部分鸡苗生病并陆续死亡。无奈之下,夫妇俩给李开渠打了求助电话。
冒着大雨,李开渠带着胡文夫妇将病鸡送往达州市佳王畜牧服务部。经过对病鸡的解剖,确诊为因患感冒引起的气囊炎。经数日抢救,130只鸡存活了下来,为其挽回近半经济损失。
除了鼓励贫困户进行传统种养殖外,李开渠和驻村干部还邀请市、区农业局的专家对大石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指导,明确了优先发展的产业种类,并优选了产业项目推动产业扶贫。大石村先后利用产业周转资金,引进2家肉牛养殖和1家四季香葱种植产业,除让贫困户参与发展外,还推出“土地折资入股,按期保底分红”模式,让无劳动力的贫困户也能受益。
伤愈再次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
今年3月14日上午,身为工作组组长的李开渠与该村第一书记向云结束了对特困户张大金的调查后,因过度劳累,李天渠倒在了路上。他随后被火速送到通川区红十字医院,经诊断,其头、手、腰、臀、腿等部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
“通川区碑庙镇大石村将在今年整体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刻不容缓!”经过短暂的住院治疗,李开渠在未痊愈的情况下再次奔赴碑庙镇大石村脱贫攻坚第一线。
一幢集办公、便民服务、文化室、卫生室于一体的党群活动中心,一个配有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篮球架、路灯的上千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场地,用于村民休闲的回转水池廊桥……大石村崭新的面貌,让村民们都不敢相认。
据了解,大石村目前已完成7.3公里的道路硬化和5口山坪塘的整治。集中打造的集环境美化、采摘为一体的示范胭脂脆桃基地,更是大石村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步。目前,该村正积极引进发展药材川芎和油牡丹产业。
已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干部的李开渠告诉记者:“我深知脱贫攻坚的意义重大,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就是要求每一个驻村干部做好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脚踏实地与脱贫攻坚同步伐,与贫困群众共呼吸,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1日下午,由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涛带队的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杏林之夏”暑期社会实践博士服务团走进达州,将在达州市开展为期4天的学术交流、社会实践和义诊活动。市...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