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达州城市的快速发展,公共交通等问题日益凸显。8月10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郭亨孝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达州主城区公共交通发展等有关问题。
目前,达州主城区共有公交线路36条,线路总长320多公里,公交车辆373台。虽然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迅速,但客观来讲,仍存在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运营管理有待提升、智能化程度低下等问题。
会议听取了西南交通大学所作的《达州市中心城区公交线网规划》情况汇报。根据该规划,达州市将建立以快速公交为骨架、干线公交为主体、支线公交为补充,衔接各个换乘枢纽站的城市公交线网体系,实现城市片区间和各个片区内的互联互通。
郭亨孝对规划编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对主城区公交线路、站点等进行优化完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城市的发展变化很大,特别是随着凤凰山隧道、金南大道、金南大桥等一批城市交通骨干工程贯通,城市道路交通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及时调整公交线路以提升服务效率;二是随着主城区公交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成,城市公交社会服务属性进一步凸显,需要对原有线路进行优化调整,以覆盖更广泛的城区群众。
郭亨孝强调,要结合中心城区“4洞(隧道)、5桥、6路、7大新区”的建设进程,逐步优化调整公交运行线路,完善站点等基础设施,确保城市发展延伸到哪里,公交服务就拓展到哪里。在线路安排上,要突出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北城、老城、西城、南城等各大组团的衔接问题,方便群众就医、上学、购物等日常出行需求等问题。要根据人流密度科学安排公交班次数量,提升公交利用效率。达川区、通川区、经开区要积极对接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调整,科学布局辖区农村客运线路,实现城乡公共交通、客运一体化。要加强宣传引导,逐步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减少线路调整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市级相关部门、三区以及市公交集团要通力协作配合、强化工作保障,统筹推进实施,努力确保年底前城市公共交通发生根本性变化,展现全新的面貌。
会议还就推进网约车规范化发展作了研究。副市长陈文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景弘出席会议。
(本报记者 罗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通川区森林公安局专门派员对前期救助的两只小白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进行野外放生。7月15日,通川区森林公安局接到辖区报警电话称:梓桐镇渔河村有两只白色的鸟类被风吹倒的竹子压住,可能有...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