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耀 周本均 本报记者 曾实
9月24日,宣汉县老君乡铁尖村1组村民张军看到菌袋上长满香菇,立刻掏出电话向自己的“恩人”廖运政报喜:“要不是你的帮助,我种植的食用菌损失可就大了。”
去年,张军从外地务工返乡创业,投入10万元种植了4万袋香菇,由于管理不善,多数菌袋不结菇,这可急坏了张军一家人。“我家的多数菌袋长不出菇,能否帮我想办法解决?”在院坝服务会上,张军试探着将自己的苦衷向廖运政诉说,县级机关干部廖运政是张军所住院坝的联络员。廖运政了解情况后,马上协调县经作站的技术员熊小龙会诊,并作了一番简单的技术处理。不到一个月时间,菌袋上长出了香菇。
庙安乡八庙村种植有40万株脆红李,村民普遍缺少管理技术。9月23日,记者见到机关干部郑雄德时,他正带领农技人员在该村4组的农家院坝召开脆红李种植技术培训会,这是他第10次到该村开展院坝服务。村民们对郑雄德的真帮实扶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每个院坝联络员都有一本“民情日记本”,县里规定联络员每年入户时间不得少于30天,为联系院落和联系户办理不少于4件实事、好事,并在联系点和“万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双向互动网络平台”公开承诺践诺,接受群众监督。
如今,常在基层“走亲戚、串门子”已成为该县干部的自觉行动和日常工作的“必修课”。据统计,自今年7月开展院坝服务进万家活动以来,该县干部已开展政策宣讲6500余场,帮助解决民生疑难2700余个,为群众办实事6700余件。
新闻推荐
4月2日,记者从宣汉县有关部门获悉,历经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宣汉县洋烈鱼子溪湿地公园、舒卷广场、滨水步道、游船码头等工程已完工,洋烈水乡景区初步建成。规划的洋烈水乡景区以长27.8公里的州河为主...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