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入川80周年特别报道
今年是长征入川80周年。
长征在四川的时间最长、会议最多、范围最广、战斗最惨、收获最大。
所以有学者评价,四川是长征最精彩的篇章。
今天的个人史记,大周末为你送上一组老红军的口述史。
从这些老红军的记忆和珍贵史料中,我们能看到长征的难、长征的苦,也能读到红军在四川斩关夺隘、抢险飞渡、不畏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
人生
“正确的人生应该是现实的,战斗的,实践的,革命的。因之,革命者的人生观不但要是战斗并且还要是现实,不但要能在充满着荆棘黑暗暴虐血腥的现实社会环境中屹然挺立,还要能不断的、深刻的、精密的去认识了解与研究现实,更重要的还要有勇气去改造它,要能从现实中来,往现实中去。”
爬雪山、过草地:一段悲壮的历程
口述人何志聪
那纵横300多公里的大草地,荒无人烟,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腐臭味的黑色泥潭,方圆数百里连鸟都很少看见。
“爬雪山,过草地”,一直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悲壮历程的代名词。每当我回忆起两爬雪山,三过草地这段悲壮的历程,心情总非常激动,感慨万千。
1935年5月初,我们部队从通江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我只有17岁。长征开始时,我们军有8万余人。我所在的班有12名战士,多数与我年龄相当,最大的也不过20来岁。然而,在长征途中,我们一个班就有8位战友牺牲了,他们永远长眠在雪山草地上,有的甚至连姓名都没留下。
1935年5月,为了摆脱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我们开始向北前进。我们翻越了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党宁山和夹金山,尤其是位于阿坝州小金县和宝兴县交界地区的夹金山,也是雅安地区唯一的外出必经之地,海拔4000多米,山高坡陡,山顶终年积雪。
从远处眺望,连绵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因时间紧迫,爬雪山前,我们没有做过多的防护准备工作,部队穿的是单衣,也没有攀登工具。加之夹金山一上一下有35公里路程,山上空气稀薄,缺氧严重,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夹金山,对于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当时部队中还有不少伤病员。
其后不久,部队行军到了四川西北的阿堤地区。这里居住着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我们在这里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就开始过草地。
草地实际上是沼泽地,一望无际,草丛中积满了雨水,水沟交错,有些地方水深过膝,一块块没长草的烂泥底下也是空的,人和牲口踩上去就会陷下去。
可以说,过草地是长征中最艰苦的一段路。那纵横300多公里的大草地,荒无人烟,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腐臭味的黑色泥潭,方圆数百里连鸟都很少看见。所以草地上没有路,也很少有人走过。人和牲畜想要通过草地,只能行走在草根连接比较紧密和泥土层较硬的草皮上。即使这样,仍有很多战友不慎陷进防不胜防的沼泽。
开始,战友不慎陷进去,我们用手去拉,结果都陷进去了。后来,我们也有经验了,若战友不小心踏进泥潭,先叫他不要动,然后赶紧把棍子或枪托递过去,几个人一起拉,这样才能救出身陷沼泽的战友。如果陷进去的人越挣扎,就会陷得越快、越深,很快就会从脚淹没到头;若战友用手去施救,也会一同被淹没在泥潭里。所以在草地时,谁也不敢乱踩泥潭,战士们只好拄着棍子,小心翼翼地一个跟着一个走。然而,还是有不少战友没有走出草地。当时,我班里有个叫蒋月龙的湖北籍战士,他是1931年参加红军的,在长征中吃尽了千辛万苦,就在快走出草地时,不慎陷入沼泽而英勇牺牲。
草地的天气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战士们的脚长期浸泡在黑水中,极容易感染化脓,若不能及时医治就会腐烂。有不少战友就因此而牺牲在草地上。
爬雪山、过草地,虽然是在走路,没有打仗,但因环境恶劣,部队的伤亡仍然很大。我当时因为年纪轻,抵抗力比较强,加上战友的帮助和观照,这才过了雪山,走出草地。
抢险飞渡 强渡嘉陵江
口述人徐芝富
这50只小船,把一个营的兵力渡过了嘉陵江,为我们后续大部队开辟了通路。等我们大部队渡江的时候,浩浩荡荡,真像猛虎下山,蛟龙过江一般,声势非常壮观。
1933年,我毫不犹豫地参加了红军。那一年我刚满18岁。
刚参军的时候,红军还不到一万人,有枪的人很少,新参军的,都拿着长矛大刀,我领到一杆比我高出一头的红缨枪。我们用的刀枪都是山里的师傅打出来的,不但雪亮,而且锋利无比,大刀把上系着红绿绸子,长矛口系着红缨子,十分威武。
川陕根据地面积相当大,北到秦岭,西到嘉陵江。在敌人深入我们腹地进攻失败后就又退到他们原来防地固守起来,打算长期围困我们。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西进准备工作开始了。
西进的第一道天堑就是嘉陵江。因为我们不是渡江的主攻部队,担任的是预备突击队任务,所以对渡江准备情况知道的不多,只知道当时上级为了隐蔽我们西进的意图,将准备工作做得很秘密,船只都是在离敌人30多里的山沟里制造的。船的数量并不多,只有四五十条,而且是仅能载十人左右的小木船,但在那时的确是了不起的创举。大家想想,砍树、制造、搬运,训练水上战斗,这些都必须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还要封锁消息不能让敌人知道,这可是很不容易的。
据先头部队说,一直等到我们50只小船趁黑夜渡到江中心时,敌人才发现我们的意图,不过对敌人来说已经晚了,在一阵猛烈的火力进攻下,战友们很快就占领了对岸的滩头阵地,随后又组织力量攻占了敌人两个碉堡。
这50只小船,把一个营的兵力渡过了嘉陵江,为我们后续大部队开辟了通路。等我们大部队渡江的时候,浩浩荡荡,真像猛虎下山,蛟龙过江一般,声势非常壮观。虽然我们过了江,但也并非一帆风顺,上岸走了不到五里路就碰上敌人的两个团来增援。我们哪能放过送到嘴边的肉!一个猛烈冲锋,打得敌人四散奔逃,我们连俘虏都来不及清点,就一股劲地猛追,一直追了七八里。
朱总司令问我:小鬼,累不累
口述人王夫同
在过雪山草地的日日夜夜里,我们没有一天不打仗,没有一天不走路,不打就走,不走就打。
我出生于四川省宣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时也就是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一名红军战士。
印象特别深的是,三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历尽了无数艰难险阻,与生命极限相抗争。我也在艰苦绝伦的磨难和激烈的战斗中,迅速成长起来。
第二次过草地时,正是农历九月,天气寒冷,夜间的温度多在摄氏零度以下,战士衣单粮缺,比第一次过草地时更为艰难,我们每个人带的干粮只有20斤左右,只够吃几天。最令我终生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在即将再次翻大雪山时,有一位首长摸着我的头问:小鬼累不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我说:我是宣汉人,名叫王夫同,一点不累。这位首长和蔼地说:我们是老乡。 我记得首长穿着和我们普通士兵一样,灰军装,脚蹬草鞋,腰间扎着皮带,手握着树杖,没有其他特别,更没有骑大马。当时,我还不知道问我的这位首长是谁,后来,我们师长告诉我,我这才知道是红军总司令朱德,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敬爱的朱总司令。
几天后,我生病了,并发高烧。副师长决定把我留在独立师的医院里治病,病治好后我被留在医院里学医,当时有一个医生叫吴盛敏,是他手把手地教我怎么取药、如何发药。
等我再次回到大部队时,部队已经再次翻过了夹金山。这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路程。在过雪山草地的日日夜夜里,我们没有一天不打仗,没有一天不走路,不打就走,不走就打。
【宿营难】
口述人张世魁何志聪
我们红军过草地除了行走难、御寒难,食粮难以外。还有一个比较难的是宿营难。草地净是泥泞渍水,一般很难夜宿。
行军到了傍晚,我们往往要找一个土丘,河边,高地,或者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宿营。如果找不到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就只好在草地里露宿。怎么露宿?或者就地而卧,或者坐着打盹,或者背靠背睡一会。女同志往往两人依偎在一起,这样还暖和一点,我们男同志只能一个班,一个排聚集在一起,怀里抱着枪支,背靠背地坐着,相互间用自己的体温取暖。
那个时候,如果能有一块油布用树枝架起遮挡风雨,就算是很好的条件了。有时晚上风雨交加,用树枝架起的油布既遮挡不住风雨,也抵抗不了寒冷,只能在风雨的浇淋之下熬过一夜。
在草地里露宿,我们特别小心,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担心睡着后,跌倒滚到深水泥沼里去,就没命了。因此,我们排长总是安排几个人轮流站岗,以防发生不幸。
过草地,每天都有掉队的。饥饿、寒冷,加上缺医少药,伤病员有增无减。当时既无医院,又没那么多担架,完全靠每个伤病员拄着棍子,尾随着部队走。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如果不是红军官兵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严明的纪律和乐观的革命精神,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行路难】
刚开始过草地时,少数民族居民还能给我们作向导,沿着草地的边缘走,到了中心地带,他们也不敢带路,我们只能按照方位一步一步地走。有时遇见草甸,我们总是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必须跳跃式前进,稍有不慎,就会掉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只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后来我们有了经验才知道,人一旦陷了进去,身子不能齐用力,要慢慢移动双脚。
长征主要是战略转移,期间激烈的战斗并不太多,主要任务是行军走路,摆脱敌人围堵。那时,我们每天要行走100余里路,走的都是羊肠小道,而且前有敌人围堵,后有追兵,空中又是敌人的飞机,两侧还有夹击之战,行军十分危险和艰辛,很多战友都是在行军路上牺牲的。
【缺衣少粮】
没有粮食吃是对红军的又一严峻考验。进草地前,我们身上背着青稞制成的炒面、盐、砖茶。只要能背得动我们就尽量多带,有的战士还用皮口袋装满干牛粪作燃料用。走进草地不几天,我们带的青稞炒面就吃完了,这时我们就只能用野菜充饥。因野菜不够我们吃,我们就开始喝盐水充饥,虽然四川咸盐多,但盐水不顶饿。后来,我们又开始吃野草充饥,在过草地的后期,我们一粒粮食都没有了,连野草都挖不到了,饥饿之下我们只好吃草根,啃树皮充饥。草根、树皮没有了,就把皮带和皮鞋切碎了用脸盆煮熟了吃。最后实在没办法了,一些战友就把破棉被撕下来硬吞进肚子里,有些红军战士甚至还吃过沼泽里的泥巴。
草地的天气,如孩儿脸,一日有三变,昼夜温差特别大。早上,太阳出得晚,冷得令人受不了;中午晴空万里,热得使人吃不消;下午往往突然间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夹着冰雹铺天盖地而来;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冻得叫人瑟瑟发抖。
我们过草地前,大多衣单体弱,准备的为数不多的棉衣、皮衣哪能够几万人穿!为了御寒,那时战士们的穿戴真是五花八门:有穿着单衣的,有穿着夹衣的,有裹着毯子的,有披着各种兽皮的,有头戴草帽斗笠的,还有顶着油布的,有穿草鞋的,打着赤脚的也不少。
在泥沼草地里行军,真是“饥寒交迫”。冷了,我们就咬点辣椒,或用水拌着辣椒面驱寒。辣椒、辣椒面都带得少,不够用,两三天后也没有了。在草地的几天里,脚是湿的,衣服是湿的,身上几乎没有干过。
新闻推荐
路人合力将轻生女子救起。救人者钱包衣物被盗,上岸后着内裤尴尬寻衣物。6月23日14时许,20多岁的女子王梅(化名)在宣汉县滨河路一座漫水桥跳河。见到有人掉进河里,先后有7名目击者跳入州河...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