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县里打出了对驻村干部工作考核的系列组合拳,咱村里很多工作有了大进展,老百姓从一点一滴的变化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谈到如今贫困村驻村干部引领群众干事创业,宣汉县华景镇鲢鱼村支部书记刘洪感触颇深。
为压实贫困村第一书记责任,让他们身入基层、心入一线,宣汉县坚持把从严管理第一书记作为推动驻村帮扶工作的必要前提,严立规矩、严抓监管,通过层层签订军令状、双考勤一抽查、三级考核等方式,严加责任传压力、严明纪律加推力、严格考核调动力,有效促使贫困村第一书记紧起来、动起来。
目前,该县贫困村第一书记共计承诺事项432件,139项涉及道路、饮水工程等项目已开工建设,110余项目正在申报论证,“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正在4271平方公里的宣汉大地挥洒汗水、建功立业……
签“军令状”:
严加责任传压力
“过去有些驻村干部,好比下水鸭子,能力不足,沉不到底,甚至不懂农村,没思路、没技术……”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党支部书记胡晓玲欣慰地说到,“现在的驻村干部不仅向老百姓承诺,对村里的事情也更上心了。”
据了解,为确保第一书记深入贫困村真帮实扶,该县推行任期承诺和年度承诺制,第一书记与县委组织部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与接收乡镇党委签订年度目标承诺书,具体承诺事项均在所驻村、接收乡镇、派出单位进行“三级公示”。
同时,县委派出多个督导组,每两个月对所督导片区的第一书记履职情况进行一次综合排名。排名后三位的,县委组织部诫勉谈话;连续两次排名后三位的,县委组织部责成派出单位召回,并责令公开检讨,当年不得评先选优,有效促使第一书记做到心中有责、手中有活。
“双考勤一抽查”:
严明纪律加推力
连日来,在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任第一书记的县委防邪办副主任张官军,正忙着走门串户发放“院坝认亲卡”,与乡亲们一起干农活,“一方面县里有制度要求,另外自己到基层也确实想办点实事。”对于说农家话、解群众难的张书记,黄连村村民有口皆碑。
记者从宣汉县委组织部了解到,为有效确保第一书记全脱产驻村、到岗到位。该县严明出勤纪律,建立“双考勤一抽查”制,派出单位、接收乡镇双考勤,县直工委每天随机选取10%的第一书记进行电话抽查;严明报告纪律,实行请销假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不报告或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处理;严明工作纪律,制定第一书记“五个不准”,点名通报违纪违规行为,用刚性约束倒逼第一书记履职尽责。
“真没想到,我一个村支书还管起了‘来自县城里的干部\’。”11月9日,正在打考勤的君塘镇石虎村党支部书记牟昌平,打趣县里下派的第一书记赵超,“下派的第一书记真起作用,做到了真驻村、真干事。”
“三方联考”:
严格考核调动力
“县委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让我们要动起来,而且动慢了还不行。”清溪镇常宁村第一书记杨鑫一边跟记者感叹,一边在日志上写着工作要点,“3组群众饮水问题急需解决;村小门口的道路急需硬化……”
据县委组织部相关同志介绍,为充分激活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热情,破解过去驻村干部“两不管”的僵局,该县在考核上狠下功夫,坚持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期满考核相结合。
凡年度考核和期满考核不称职的,县委组织部随即召回并另行选派,召回人员当年综合考核定为不称职,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期满考核由县委组织部会同县直工委牵头考核,所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具体实施,实行“双向述评”,第一书记既向所在乡镇党委、派驻村党支部及党员群众述职,又向派出单位述职,并接受双向民主测评。
同时,县委每年表彰10名优秀第一书记,并择优推介到省、市进行表彰,对表现特别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优先培养使用、提拔重用,鲜明爱憎分明、赏罚分明好导向,树立起扎根基层、激情干事好风尚。
“道路平了,自来水通了,基础设施好了……”看着村里的可喜变化,庙安乡龙潭村村民桂承举兴奋地说,“有了干部的贴心帮扶,看来我大规模种植中药材的梦想,不久就要实现了。”
□刘林涛 黄红财 本报记者 罗丹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宣汉县公安局东乡派出所着力在“完善执法机制、加强执法培训、严格执法监督”三方面实现突破,全面提升民警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健全执法工作机制。该所每周坚持召开执法工作例会...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