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曰川
去宣汉县渡口,是几个朋友临时起意的。朋友说宣汉渡口位于百里峡,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既有秦末汉初,樊哙将军屯兵驻扎,大败楚军,留下了将军坪、跑马梁、栓马石、大通险道及石栈道等珍贵遗址;又有西汉末年,伏皇后避难逃进百里峡,太子降生,后来登基,剿灭敌军,于海螺山修建娘娘庙;还有明崇祯末年,农民领袖张献忠率起义大军,踏遍峡谷两岸,以溶洞为营,修筑山寨屯驻、厮杀的遗址等。说得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与向往。
带着几分猎奇,周日上午的九点半,我们几个朋友驾车沿210省道,走宣汉县城、过南坝、一路北上,到华景镇时已近一点。我们简单吃过午饭,就驱车上路,赶到渡口已是下午三点过了。
渡口是一个土家族自治乡。渡口秀美的风景,淳朴的民风,深深地吸引了我,没有顾得上一路的风尘与疲劳,就沿着峡谷的小路,直奔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渡口的地质公园,没有万源八台山的地质公园庞大,她依峡谷而建,公园的右前方紧邻峡谷是用整块花岗石雕刻的“大巴上国家地质公园”石碑,石碑高约15米,红色隶书写成,隶书下方是具有大巴山峡谷瀑布奔涌特征的浮雕,基座采用朱红色大理石镶嵌。公园的正方是用汉白玉雕刻的神兽白虎,黑色底座,高约三米。左边是大巴山风格的土家族陈列馆,陈列馆一楼一底各三间,占地约200平米见方。
晚上我们下榻在距乡政府约20米远的燕子酒店,酒店旁有一道索桥,索桥横跨在峡谷之上,连接了峡谷两边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与情感。索桥下清幽的河水像翠绿的彩带漂浮在峡谷间,自上而下,静静的柔柔的抚着我的心。
渡口的街道依峡谷而建,国道从中穿行而过,街不长,大概700米的样子,虽然没有高楼,但也没有显得过于古旧,倒多了份乡镇的繁华。吃过晚饭,我们便邀约逛路。昏黄的路灯下,渡口的深秋已然在气温渐冷中渐浓,但是峡谷的夜更显出了大山的幽静。
是夜,我难以入眠,打开临峡的窗户,清凉的空气中夹着丝丝甜意,沁人心脾。峡谷的水在月色的映照下,下午的翠绿已经变成了银白,顺流而下像银蛇在游动,水声像夜曲,似雨声轻抚我的耳轮。
清晨,我被索桥上人们的嬉笑声和惊恐的尖叫声惊醒,窗外已是阳光明媚,青绿的山,刀削的岩更显出渡口的秀美,河面上升腾的袅袅薄雾,似人间仙境,更带几分神秘。
吃过早饭,我们驱车沿峡谷而行,峡谷山崖上的簇簇红叶执着地燃放着,把茂密的树叶渲染得更具绿意,让我们不禁都有还没到秋天的错觉。峡谷一直可以延伸到重庆的梁平,有一百多里,所以人称“百里峡”。因为还在开发中,道路也是凹凸不平,还偶有地质滑坡,但喀斯特地貌的自然风光,还是让我流连其中。可以说峡谷集山青水秀,石奇景美为一体,融自然资源与历史古迹为一身,是一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胜地。抬头仰望,远处的山峰云遮雾绕,婉若仙山。近处的崖千奇百怪,美不胜收,让人无限遐想。景区为“百兽聚会”,神态各异;“仙女岩”上,仙女亭亭玉立;“观音洞”内,观音静坐莲台;“南天门”外,云雾缭绕;“二龙飞瀑”,雄伟壮观;“老黄山”顶,景色奇异;“犀牛望月”,栩栩如生;十大景点既各具特色,自成一体,又交相辉映,互相烘托,构成了百里峡风景区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可以说,百里峡的地质奇观,让人有种人在画中,画在人中的百里画廊之美。峡谷的水蜿蜒迂回,穿山而过,宛如一条玉带,与峰林映衬,相得益彰。峡谷的山既有中国北方之雄奇,又有江南水乡之柔媚。
久居闹市,看够了钢铁丛林,也体验足了人情世故。日复一日的工作、应酬、拥堵、甚至花红柳绿间的歌舞升平已经不足以慰聊一颗普通的心,于是我又开始向往远离城市的悠闲,向往闲云野鹤般自由的游山玩水的日子。我的心不小,却难以装下这些日子以来所有的落寞的点滴,我的心不大,却能装下万水千山总是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我在山水之间又在乎的是什么?或者,我也只是在乎山水之间。
新闻推荐
“母亲把我养大,我陪母亲变老” ——九旬母亲瘫痪在床,夫妻俩换着花样喂食
——九旬母亲瘫痪在床,夫妻俩换着花样喂食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