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厚重,深邃的双眸宛如一泓湖水,澄澈明亮,使人倍感暖意。眼前的潘晓华,周身既无名牌,也无咄咄逼人的傲气,言谈举止中透露出一种特有的沉稳和内敛。谈及企业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潘晓华略显疲惫的脸上漾起一片深情,那之中饱含着他创业时的艰辛、奋斗中的汗水、收获后的喜悦……
临危受命 逆境突围
恒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一家集体建筑施工企业。该公司辉煌一时,拥有职工300多人,是宣汉唯一一家国家二级资质等级综合性建筑施工骨干企业,拥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年年受到上级表彰。1999年,被授予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同时入选四川省“99工程质量年”50家无质量、无计量投诉施工企业,受到通报表彰。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建筑业竞争态势加剧,一些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民营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兴起,而恒升还保持着老企业的底子“等米下锅”,原有的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大锅饭、铁饭碗让企业职工成了撞钟的“和尚”。业务减少,人才流失,人心涣散,面对白炙化的市场竞争,恒升几无招架之力,濒临破产边缘。
危难之际,已入不惑之年的潘晓华临危受命。恒升将何去何从?潘晓华犹豫过,彷徨过,面对一盘散沙的企业,他也心痛不已。1986年,年仅21岁的潘晓华参工进入恒升,从普通焊工干起,经历了恒升的起起落落。这里,浸透着他的青春热血。多少次,看着日新月异变化的城市,他曾梦想有朝一日“亲手创建一座城市”。为了这个梦想,他从看施工图做起,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渐渐对整个施工流程、质量、安全防范等了然于心。此时的他,有了自己的公司,已独自在外承揽工程,事业干得风声水起。可面对昔日工友期待的眼神,想起100多名退休职工的艰难生计,潘晓华还是咬牙接下了这一重担,挑起了恒升建筑公司的大梁。
然而,要改变现状,谈何容易。为稳定人心、调动积极性,潘晓华自己拿钱给大家发工资,并妥善解决了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福利等问题;没有项目,他整合资源,主动出击,以质量优势、技术优势、速度优势攻克难关。面对困难,在潘晓华的感召带动下,恒升人凝聚智慧,奋勇开拓。经过4年艰苦拼搏,恒升重振雄风,并壮大成为一家拥有注册资金1亿多元的有限公司。潘晓华率领公司员工一路挺进,不断高歌,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了宣汉房地产建筑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沧海横流 方显本色
“不要去追赶项目,让项目来追赶你”,这是恒升人的口号,更是潘晓华的口头禅。建筑市场瞬息万变,一不留神,就会落败出局。对恒升而言,作为一支建筑施工队伍,工程质量始终是企业立身之本、发展之源。这一点,潘晓华不仅想到了,更做到了。在工程建设中,恒升人不遗漏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严控质量安全关,哪怕是再小的项目也从不马虎大意。他们把承建的每栋楼房、每个项目都作为打造恒升品牌的坐标,而正是这种对自己近乎苛刻的企业发展理念成就了恒升的今天。近年来,恒升公司承建了宣汉、成都、重庆等地的数千栋工程建设任务,均以过硬的质量、合理的造价、较快的速度赢得新老用户的好评。
谈及恒升未来的发展,潘晓华认为,人们对房子需求的定位已不再是简单的遮风避雨“窝”,而是能够为人生提供幸福和快乐的空间——将舒适、安逸,科技、现代生活乐趣等多种需求融为一体,提升幸福指数的现代化住宅。“恒升将与时俱进,更新理念,不断满足人们的新需求,致力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潘晓华的心中,流淌着敢于拼搏、敢于创新,决不言败、永不满足的沸腾热血。在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每一天,潘晓华都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这种感觉,就像费力把一块石头推上山,而石头却又不停地滚下来,把你折腾得心力交瘁、欲哭无泪。”可是,在公司所有人眼中,他是无所不能的。背负着众人的期待,他白天奔走在外,联络业务,经常晚上彻夜难眠,思考出路。
恒升的成功,为潘晓华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可是,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开创自己的“第二事业”。经过一系列细致的市场调研,年过50岁的潘晓华投资1亿余元,向中药材种植和制药研发领域进军。“别人后退,我不退;别人前进,我更进。”凭借一往无前的冲天豪情,潘晓华很快在新领域打开了局面,“第二事业”蒸蒸日上。
饮水思源 大爱昭昭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商人似乎总摆脱不了一个“利”字。可在潘晓华眼中,相较于“利”,他更看重另外一个字——“义”。而他本人的所作所为,也充分彰显了一名“义商”的风采。
“人不能仅仅为挣钱而活着,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应该只盯着每天挣了多少钱,而应该为社会做点事。”潘晓华曾在最贫困的环境里成长,所以始终感恩清贫。他穿着朴素,轻便为要,永远让人看不出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大老板。用公司员工的话说:潘晓华对自己不舍得,对做好事很舍得。
潘晓华永不疲倦地创业,正如他孜孜不倦地做善事。在他看来,今天辉煌事业的取得,不仅在于自己的领导,也在于员工们的忘我奉献、鼎力支持。因此,潘晓华对员工的关心在业界是出了名的,好多打工仔都喜欢到“潘总”这里找工作。他坚持对公司实行人性化管理,要求企业工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维护好员工们的基本权益,保证员工们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恒升提供超越员工期望的发展空间和报酬,员工以优质的工作回报企业”,人性化管理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夯实了恒升的发展根基。
真正称得上“义商”二字的行为,是潘晓华对公益事业不求回报、不求名利的无私奉献。近年来,他先后捐资15万余元,资助教育事业和农村道路建设。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他积极带头向灾区捐款1万元,同时积极组织公司全体职工捐款;同年5月,他又主动向宣汉县双河镇越岭村捐助水泥30余吨,用于村道公路建设。2011年以来,他积极响应市政协号召,为“双百爱心助学工程”多次捐款,成为一名“爱心志愿者”。
胸怀高远的发展责任、与人为善的和谐责任、乐于奉献的社会责任,肩负着这“三份责任”,潘晓华和他的团队努力着、拼搏着!
(本报记者 徐冬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存款余额双双突破百亿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