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当通川区七小五年级四班一名同学参加完期末检测走出校门时,记者迎上去问他是否感觉轻松了,他摇摇头告诉记者,一切要等到23日散学典礼拿到成绩通知单才知道。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不少孩子认为,分数几乎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决定家庭是否太平。考得好家长心情就好,对自己百依百顺,要啥有啥;考得差时,不是横眉冷对就是恶语相向,假期疯狂补课在所难免。
到底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呢?且听校长们如何说。
高分不“捧”,总结经验
通川区一小校长王仕斌:不少家长喜欢拿较重的物质奖励激励孩子取得好的成绩,本人认为这不利于孩子成长。如果孩子考了高分,我们当然会喜上眉梢,但不应该过分表示,将孩子“捧”得高高在上,因为这样做无形中会滋养孩子骄傲的情绪。其实,我们可以带孩子到书店去买几本书,满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请求,甚至给几个吻,就可以当作奖励了。
孩子考好了,家长更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况,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乘胜前进,为下一次的考试“更上一层楼”打下扎实的基础。
低分不“棒”,找出差距
通川区二小校长石强:有不少家长在孩子考差了后,施以训斥、挖苦甚至责骂。实践证明,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时更需要家长和风细雨般的安慰与鼓励!正所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在学习上更是如此。如果孩子考了低分,我们要先在语言上给予安慰与鼓励,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发挥了,就应“胜固言喜败亦欣”,然后一起找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视?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头?抑或是考试时间未能合理分配等等,找出不足与差距,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与鼓励,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理智评价,引导帮助
通川区八小校长王亚琳:当孩子成绩单拿回来时,作为家长不应只看分数的高或低,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孩子的分数。
从单科来看,要把前后几次成绩纵向比较系统分析,还要与班级其他学生成绩横向比较,看出这门学科成绩的发展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找出本学科薄弱的知识点、技能点及薄弱章节。从整体来看,把多次总体成绩进行比较,就可以找出优势学科、弱势学科,可以制定保优强弱的策略,找到增长的路径提升的空间。当孩子的单科成绩下降幅度较大时,家长要适时与孩子沟通,找到外在原因与内在因素,激励孩子而不是训斥孩子,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转变观念,注重过程
通川区四小校长侯红英:对于孩子的成绩,家长首先要从关注孩子学习向关注思维过程转变。家长要关注孩子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方法、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永葆学习活力的源泉。其次,从关注成绩向关注成长转变。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分数不行,但分数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为了片面追求好成绩,让孩子没有周末、没有朋友、没有业余爱好、没有健康心理,这种成绩又有何用?
因此,家长朋友应记住一句话: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是第一位的,分数是第二位的。
少做比较,多找亮点
宣汉县育才小学校长张小强:家长总爱拿自家孩子同人家孩子比,而且常常拿自家孩子的短处和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越比越没有信心,越比越窝火,以致一些家长不分场合向孩子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不满情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导致孩子不愿意与家长交流,甚至发展成为对立面,形成逆反心理,最后可能会破罐子破摔。
因此,不管孩子考得如何,家长应该多找孩子的优点,而不是老惦记着孩子的不足。当孩子面对不理想成绩沮丧、失落时,多拍拍孩子的肩膀、多鼓励。相信孩子会感激父母的这种态度,从而奋发努力,积极进取。
·本报记者 王万礼 桂爽 采访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日前从市学生资助中心获悉,2015年达州市在参加省学生资助中心组织的第二届“国家资助助我飞翔”全国励志成长成才典型宣传评选活动中,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吴孟嵘、宣汉县南坝中学吴磊2名学...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