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0日,记者走进宣汉县柳池工业园区,只见已入驻标准厂房的企业生产车间,机器不停运转,工人在生产线上不停地忙碌着……一派繁忙的生产场景。
近几年来,宣汉县不断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整体形象,给予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吸引不少外来企业入驻,切实打造成中小企业的“孵化器”,解决了当地一大批失地农民就业。
家住宣汉县华景镇的村民康小东,在外务工多年。2012年,他返乡创业,投资在外地建起一家私厂,生产沙发、软床等。
据康小东介绍,他在外地建家私厂的时侯,面临很多困难:一是电费、土地租金比较高,加重了投入成本;二是厂房不够标准,不能大规模发展,始终是作坊式生产,提不高产量,生产效益见效较慢。
2015年9月,经宣汉招商引资,康小东毅然决定搬迁,金榜家私企业随后入驻柳池工业园标准厂房,每日生产沙发20多套、软床20多套。
据康小东介绍,他的企业入驻柳池工业园,是因为宣汉有电、气价格优惠等很多政策。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度电少0.2元,每天要用1000多度,一天节约成本200多元,一年可减少投入近10万元。照这样计算,他的成本降下去了,产品销售相对来说就有优势,因此不愁产品销路。
经过打拼,康小东逐渐扩大规模,企业蓬勃发展,可解决当地40多名失地农民就业。来自柳池乡凉风村的村民符必琼,在金榜家私厂打工多年,记者采访时,她正忙着裁剪沙发布。据符必琼介绍,她原来在广东湛江箱包厂务工,每月也就挣三四千元钱。听说家乡的企业在招工,她立即回来进入金榜家私厂务工,每月的收入不但不低于外面打工的工资,还照顾了家里的父母和孩子。
据了解,宣汉县现已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为把标准厂房打造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孵化器”,该县积极争取到优惠的电、气价格政策;对意向入驻的企业3个月内免租金;正式签订入驻协议后,免租金1年;对一个平方米创税入库达到200元的企业,免一年租金;对一个平方米创税入库达到100元的企业,免半年租金。
谈到今后的打算,康小东面对优惠政策,决定还要扩大规模,加强员工技术培训,大力拓展市场,将生产的沙发、软床等产品销往四川各地,占领市场高地。“下一步,我们准备打造一个标准化的厂房,建成流水线作业,一年力争实现六千套的沙发产量、一万套的软床产量,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解决120多名失地农民就业。”康小东信心满满地说。
与此同时,宣汉县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采取贴心式、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无场地、无资金等难题,真正将标准厂房打造成为中小企业的“孵化器”。
目前,有9家企业入驻该县标准厂房。
(特约记者 漆楚良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宣汉县君塘镇洋烈水乡生态旅游声名鹊起,游客纷至沓来,农家乐、乡村客栈、特色商品购物街以及自行车租赁等生意火爆,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吃上“旅游饭”。图为当地6个农民别出心裁制作了三乘花轿,推出颠...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