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你们,这个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过?”日前,宣汉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历时9个月成功化解了一起农民工薪酬被拖欠的纠纷案,赢得了农民工的由衷感谢。
2014年4月,来自四川、重庆、贵州、江西的75名农民工来到宣汉县新华镇境内的一家煤矿务工,可一段时间后,该煤矿停产,75名农民工的近70万元薪酬被拖欠,无奈之下,农民工集体上访。2015年4月,宣汉县法律援助中心获知情况后,决定帮农民工维权。可69万多元的薪酬不是一笔小数目,要想全部讨回更不是一件易事。
于是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该案件的情况,在积极稳定农民工情绪下,努力与宣汉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进行接洽,希望能够通过劳动仲裁结案,但由于部分农民工的工资表不够详尽,相关证据难以取得,劳动仲裁机关无法受理而使案件一度陷入困境。
随后,援助律师又转换思路,同宣汉县人民法院衔接交换意见,使该案顺利得以立案。同时,工作人员通过与新华镇政府、宣汉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宣汉县人民法院多方沟通,终于取得被告煤矿方法定代表人的联系方式。与对方交流沟通后,工作人员了解到对方并非不愿意支付农民工工资,而是因为煤炭行情总体不景气,效益低下,资金难以周转,暂时无力支付。
于是,工作人员向法院讲明了其中原委,且为节省诉讼资源和成本,特向宣汉县人民法院建议将法庭“搬”到被告法定代表人住所地。
近日,农民工代表、法律援助中心承办人员和法官奔赴重庆市开县审理此案,双方以积极务实的态度顺利达成了调解协议,涉及调解金额共计69.5578万元。这起历时近两年的纠纷案件,在多部门的努力下终于化解成功,75名农民工脸上也最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陈泽吉 覃化明 本报记者 彭凡珊)
新闻推荐
承德/文春暖花开时节,笔者到宣汉县东北部几个偏远的高寒山区乡村采访,发现一可喜现象:在全市上下决战全面小康,全力***的实施过程中,该县在高寒偏远乡村,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交通、水源等实际,...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