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积分、换物资,常宁过上好日子……”在宣汉县清溪镇常宁村,谈到当下最关注的脱贫攻坚,乡亲们随口就来了一首顺口溜,“县里实施的党员群众积分管理,就像一块磁铁,既吸住了想干事的人在家创业,还吸走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懒惰思想。”
今年以来,宣汉县依托“脱贫攻坚党旗红,奔康路上争先锋”活动,创新扶贫举措,探索实施了“党员群众量化积分管理”,通过晒服务、比奉献、赢积分、换物资,引导党员干部、普通村民、特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凝聚起了脱贫奔康的强大合力。
“积分管理”
激励特困群众脱贫奔康
“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子女的扣10分,损毁公共设施的扣10分,引进产业大户投资每1万元加5分……”日前,在老君乡古楼村群众大会上,十里八乡的乡邻围着村干部了解积分管理细则,“干好事加分,搞破坏扣分,分数还可以换东西,真是新鲜!”
过去在农村,尤其是偏远乡村,由于缺钱缺人缺组织,普遍存在“公益事业难办成、社会服务难到位、群众参与难组织”现象。针对这一实际,宣汉县以调动村民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着力聚焦党员干部、普通村民、特困群众等三类人群,分门别类细化积分内容,制定评分标准,科学设置了《党员群众积分管理细则》。
通过晒举措比实绩、晒承诺比成效、晒梦想比实干,有效促进农村党员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发挥模范作用,争当“扶贫先锋”;积极鼓励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等普通村民投身村组建设,带头发展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勤劳致富,争当“带富先锋”;积极鼓励建卡贫困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制定科学的脱贫规划,主动学习农用技术,大力发展生产,争当“奔康先锋”。
“探索实行‘党员群众积分管理\’,就是要奖勤罚懒、奖善罚恶、奖优罚劣,用小资金撬动大能量,让群众带动群众,让群众管理群众。”宣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轶谈到《党员群众积分管理细则》出台的初衷时如是说。
“三步积分”
分分都由群众自己决定
在古楼村的村务公示栏上,党员群众积分明细一目了然,从主动发展产业到遵守村规民约情况,从日常生活到帮带群众情况,所列项目加分还是减分,群众第一时间就能掌握。
“基础分60分,每月评一次,超过基础分的,可领取相应分值兑换卷,一季度兑换农用产品或生活物资一次。”老君乡党委书记赵林梅介绍说,“村民都很顾及面子,扣分又是个丢人的事,不用批评,大家就会在下次挣分弥补。”
据该县县委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党员群众积分由基础积分、评议积分、激励积分三部分组成。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分为打分、加分、定分三个环节。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民代表、致富能手、退役军人、驻村干部等人员组成的村级积分管理领导小组,每月根据参评人员表现情况评议打分,逐月登记积分,并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推行积分管理,让老百姓管理自己的事情,不仅节省了我们很多精力,还有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宣汉县不少乡镇干部表示。
“三重挂钩”
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今年我种植了近15亩西瓜,还引进了一个产业大户……积分一下就达到了90多分。”常宁村村民覃吉祥用积分免费兑换了两包肥料,盘算着今年的收成,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据了解,在党员群众积分管理结果运用上,该县坚持与政治待遇、社会名誉、经济收益三重挂钩,根据参与者积分情况,高于基础积分的,每月按5分一个档级发放优惠卷,每季度到村上指定点兑换相应的农用物资。
此外,年度积分最高的前10名党员干部,可向上级组织推荐作为表彰人选,或评为“党员年度之星”。年度积分最高的前10名普通村民,除兑换物资外,还将被评为“十佳优秀村民”、“先进特困群众”,并在大会上表彰。如此一来,既调动了党员群众的参与热情,又让群众从中获益,真正形成了“党员干部争创先进、帮扶人人参与、群众普遍满意”的良好局面。
“现在村上有啥事,不再有人说‘风凉话\’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人人争先、个个创优,凝聚起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不少村民反应,通过实行积分管理,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对脱贫奔康也更有信心。 □张阳 黄红财 本报记者 罗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自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征地拆迁工作开展以来,宣汉县石铁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全力推进快速通道征地拆迁工作,取得较好效果。该乡成立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石铁段)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和征地...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