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果、压条、整枝……近日一大早,60多岁的宣汉县天宝乡中山村2组村民符光英就在自己的0.3公顷青脆李园里忙碌着。看着一株株长势喜人的青脆李树,符光英高兴地对笔者说:“依靠青脆李种植,去年我家收入了3万多元,今年收入4万多元没有问题……”
荒坡坡变成了“金饽饽”,果树变成了“摇钱树”。中山村的可喜变化,得益于宣汉县工商质监局的大力支持和倾情帮扶。
帮扶暖在心头
2015年初,中山村成为宣汉县工商质监局对口帮扶村。随后,宣汉县工商质监局派遣单位职工向青兰为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常年驻扎该村。同时为该村送去了3万元帮扶资金,助推该村尽快脱贫致富。
2015年春节,宣汉县工商质监局为该村10户贫困户每户送去了300元慰问金;同年底,该局职工走访了该村29户贫困户,再次为每户送去了300元慰问金;2016年春节期间,该局为该村20户贫困户每户送去了大米、清油等生活物资。
2015年“6·25”洪灾中,中山村村道水毁严重,宣汉县工商质监局争取资金4万元,及时将水毁组道进行了修缮。
2016年,宣汉县工商质监局还为中山村争取资金5万元,硬化了果园里的800米生产道,以方便村民运送物资和生产作业。
“第一书记”向青兰了解到该村5组村民徐正德家属常年患支气管炎,孙子和孙女读书,家庭经济异常拮据,她多次给徐正德的孙子孙女生活费,并争取县总工会给予了他孙女1000元困难补助。在她帮助下,两个孩子成绩优异。1组贫困户桂承富,住在危房里,向青兰知道后,争取有关部门将他家纳入易地移民搬迁项目,获得补助资金1万元,今年4月29日已经搬进新居。
“下一步,我们还将协调县交通运输局,为中山村硬化村道900米;再争取资金3万元,将村道至果园的200多米道路硬化;争取有关部门将该村列入土地整理项目,计划改造水田6.66公顷,整治山坪塘19口,硬化组道4.7公里……”宣汉县工商质监局局长罗本权说。
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几年前,中山村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青脆李种植产业。可是,由于技术跟不上,产出的果子质量不高,产量低,村民辛苦一年到头,果子卖不出去或者卖价很低,得不偿失。
宣汉县工商质监局结对帮扶中山村后,找准了问题症结,立即聘请县茶果站专家,分期分批对该村果农进行培训。
“以前我们种青脆李凭经验,现在经过专家培训,我们知道了什么时候梳果、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除草……”正在田间梳果的该村2组村民杨清安边干活边与笔者聊了起来。
“经过这几年县工商质监局聘请的专家培训,我们的村民个个都掌握了技术,而且很多果农还留下了县茶果站专家的电话号码,遇到疑难问题,随时电话咨询……通过提高种植技术,全村人均年增收100元。”该村村委会主任徐苏华介绍道。
据了解,宣汉县工商质监局自帮扶中山村以来,已为该村共邀请专家4次,授课6堂,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
送锦旗感恩“亲人”
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碰撞,宣汉县工商质监局的倾情帮扶赢得了该村群众的真心感谢。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一定要收下!”2015年12月2日,宣汉县工商质监局职工王云的办公室来了一位特殊客人,他是中山村5组村民桂贞容。经过王云的帮扶,桂贞容家富裕了,于是搭车专程将自己养的一只土鸡送给了他。
“感谢县工商质监局的大力帮扶,你们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5月6日,中山村村民桂承富将一面书写着“扶贫助困、真心为民”的锦旗送到宣汉县工商质监局副局长李军手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张平 余海霞
新闻推荐
辟出循环农业“新天地”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