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30,准时早早地起床,叠好被子,洗漱完毕,然后锁好寝室出门。8:30,到“爱心之家”,看书到11:00;吃完午饭后回宿舍,像平时一样,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今天的生活;下午和伙伴们打乒乓球。
这是初一(2)班学生廖俊锋在学校度过的一个留守周末。
这个看起来有些腼腆的男生,他的家在宣汉县,虽然也在达州市,距离却并不近,有140多公里。如果每个周末回家,那么大部分时间都会在车上浪费掉,所以,廖俊锋一个月才回家一次。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家那么远。虽然对爸爸妈妈的想念经常让他心里难受,但他并不感到特别孤独。他已经习惯了周末宿舍只有他一个人的状态,很好地适应了留校生活,而且过得有板有眼。
“爱心之家”是他每次留校必去的。喜欢阅读的他在这里接触到了比以前多得多的图书。这一学期,他已经阅读了《狼王梦》《谜语大全》《十万个为什么》《伊索寓言》等好几本有意思的图书。更令他开心的是,还交到了几位同样喜欢阅读的好朋友,他们在不同的班级,“但感情很好,每个星期都在一起,就认识了”。
初一年级“爱心之家”位于一栋教学楼的最底层,大约有80平米。由屏风隔成两部分,一侧摆放了数张桌椅,在这里可以闲谈和讨论,墙上一棵彩纸剪裁贴成的心愿树显得格外惹人注目,上面贴满了各色的卡纸,卡纸上密密麻麻写着同学们的愿望。另一侧则是藏书丰富的阅览室。
这里原本是初一年级党员支部的活动中心。2015年秋刚开学,支部书记唐敏找到年级主任李文国,建议将支部活动与年级留守学生工作结合起来。
她向李文国讲述了一个卡在自己心头的一个场景——几天前,唐敏路过学校的留守学生活动中心,里面人非常多,异常拥挤,而且大多数是高年级的学生。
“初一年级的孩子人生地不熟,心理脆弱。学校不是鼓励各支部创新活动形式吗?我们支部有场地,再倒饬倒饬,孩子们就不愁没去处了。”唐敏一股脑说完,李文国听得很认真,对于唐老师的建议,他表示全力支持。
接下来的一两周,在李文国的帮忙协调下,唐敏和支部老师们开始充实场地。校长向黎还特意挥墨题写了“书香满苑”的祝词,装裱好后送到活动室。
“既然是给孩子们准备的,我们就得挑他们爱看的书。”老师们在对孩子们的阅读口味进行初步了解后,很快买来第一批书,齐整地放满了书柜。
“这些书是刚搬回来的,还没来得及分类。”记者来到这里时,唐敏正守着一大桌子色彩丰富的图书忙活着。这是前一天她带着几个学生从学校采购的一大堆书里挑出来的,“选你们自己喜欢的!”取书前,唐老师这样告诉孩子们。
自从去年十月,“爱心之家”“开张”,支部的13位老师,就每周轮流值班,陪孩子们阅读、聊天,和他们一起过周末。
在达外,学生永远不愁没有地方可去,丰富的活动和触手可及的教育资源,成为他们闲暇时光里最好的养料,在“留守”的日子里,不再孤独彷徨,而是沉浸在一个个多彩的成长时空里。 (三)
(赵敏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网传宣汉胡家 老公杀死妻儿自杀身亡 警方:确有两男一女死亡 正全力展开调查
警方:确有两男一女死亡 正全力展开调查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