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宣汉县天宝乡把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在避免养殖业畜禽粪便污染的同时,也满足了种植叶的粪肥需求,蹚出了一条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新路。
家住宣汉县天宝乡中山村的王见,在外务工多年。2013年,王见回到家乡创业,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宣汉蜀宣花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起了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小区。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壮大,专合社存栏牛达300余头,一天的粪便有3吨左右,一年下来多大1000余吨。
“这些粪便如何处理,成了我最“头疼”的问题。”王见说。平时喜欢看电视、报纸的王见,通过摸索,突然想到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把养殖场的牛粪免费提供给当地发展种植业的村民作为肥料,这样既解决了专合社的粪便处理问题,也为村民节约了一大笔购买肥料的资金。于是,他将牛粪集中收集起来进行发酵,在青脆李采摘过后,便将这些粪便免费赠送给当地的村民,作为青脆李果树的有机肥。
据了解,天宝乡素有“花果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中山村通过政府引导,带动农民积极参与,种植青脆李200余公顷,走出了一条高效生态的农业发展路子。家住中山村5组的村民徐苏华,种植了0.4公顷青脆李,在王见的引导下,徐苏华尝试使用养殖场的粪渣作为果树的肥料。她告诉记者,用牛粪作为青脆李底肥,比用传统化肥每公顷节约6000余元钱。牛粪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既为青脆李果树生长提供了养分、增强青脆李的口感,还改善了土壤结构。
如今,在中山村,尝到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甜头的村民,都纷纷种上了青脆李、猕猴桃等果树,然后在林下养猪、养土鸡,家家户户的收入大幅提高,纷纷建起了小洋楼,还购买了小汽车,生活水平也大幅提升。 (本报记者 刘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宣汉县育才小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系列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该校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广泛普及禁毒知识;组织学生开展了预防毒品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观看禁毒...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