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结合扶贫、惠民政策,向村民进行耐心细致地讲解,现场帮助群众释惑解困。
这只是宣汉县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宣汉县积极探索精准脱贫新途径、新模式和新机制,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益,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党建引领。石铁乡发动党员引领带动,发展养牛、养猪、养鸡、养蜂等致富项目15个,全覆盖499户1825人贫困人口。池岸村扇子丘党员文政养猪致富后,被群众推举为核心养猪团团长,注册资金500万元。建起正旺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猪规模达到1500头,以此引领贫困群众养猪200头,发展有机茶1000亩。
工商撬动。四川龙森中药材公司采取“基地+合作社+协会+支部+农户”模式,借给贫困户种子发展厚朴、杜仲、黄柏、天麻等中药材,并签订收购合同,待药材公司收购药材时扣除贫困户原种子欠款。这样不仅解决了贫困农户发展产业“门槛费”的问题,同时解除了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起来市场销售难等后顾之忧。目前,该县25个乡镇、55个村、近200个社发展中药材种植3万余亩,成为越来越多的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的首选。
专合拉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始建于2007年12月,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有成员825人,其中贫困户131户409人。专合社采取“政府+专合社”、“专合社+创新创业”、“专合社+电子商务”、“专合社+农户”运营模式,其收益实行“11233”分成模式,即在专合社收益中,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10%作为合作社公积金、20%作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分红、30%作为股权量化分红、30%作为社员分红资金,切实保障贫困农户利益,加快贫困农户脱贫奔康步伐。
能人带动。茶河乡圣水果蔬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王策,流转土地2200亩,大力发展“品果、观寺、登山”乡村旅游,自己垫资500万元为村民代建房78栋,房屋建成后,村民只需交总造价70%款项就可入住,其余30%则从村民在合作社的务工资中扣除。创造了“财政补贴作订金、建筑工资抵房款、劳务分红扣余款”的“贫困户按揭建房”新模式。
政府推动。该县坚持在一线检验工作、在一线识别干部、在一线推动发展,创新推行乡镇片区现场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片区现场会,以基层重点工作为主要检查内容,始终坚持现场“七必看”,即:村级阵地必看、基础设施必看、产业调整必看、民生工程必看、工作亮点必看、城乡环境必看、脱贫成效必看,杜绝看展板、听汇报、走马观花看亮点等形式主义,真正把基层发展现状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以制度促落实助发展”的工作落实新路子。
同时,该县将全县划分为四大脱贫攻坚片区,在每个片区因地制宜布局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即北部旅游扶贫示范区、中部山地农业发展示范区、南部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和西部农文旅互动发展示范区为带动。特别是在全县最贫穷的北部山区,重点实施了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开发项目。目前,巴山大峡谷景区已被列入全省100个重点项目,景区建设全面推进,罗盘顶、桃溪谷等核心景区规划已通过评审,渡口风情小镇建设已经全面启动拆迁,土溪口水库建设已经进场,通往景区的快速通道已经动工,力争今年创国家4A级景区,2018年开门迎客,最终建成国家5A级景区,带动该片区近9万人脱贫。
该县还因地制宜采取精准帮扶措施,找准扶贫药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对贫困村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产业发展为主,分别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做到一村一策;对贫困户做到一户一法,因户施策开“药方”,支持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农种养业增收脱贫。目前,该县围绕牛、药、果、茶、菌“五大特色产业”,建成牛产业“一区三基地”,存栏20万头;建成药产业“三基地八示范区”,发展面积19万亩;建成果产业“三线三片”,总面积达12万亩;建成茶产业“三线一园”,全县面积达13万亩;建成菌产业“一园三基地”,新增发展食用菌2000万袋,实现产值1.2亿元。
东方风来满眼春,宣汉遍开致富花。该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力推进,聚力攻坚,创新之路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据统计,2015年精准减贫3.63万人,贫困人口下降到14.31万,贫困发生率从16.4%下降到13.1%。
□冯开斌 特约记者 漆楚良 胡果
新闻推荐
尹力在达州检查指导防汛减灾工作时强调 落实责任做实工作 全力保障安全度汛 包惠杨冬生胡云陪同检查
包惠杨冬生胡云陪同检查
宣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