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片片山林,却难享致富之“道”;望着口口水塘,却饱受缺水之苦……“全村725户3120人,以前修成毛路36公里,硬化不到13公里。”6月7日,记者来到盛产“贡米”的宣汉县桃花乡中山村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万永联满脸愁容,目前村民人均收入3300元左右,因交通、用水等基础设施落后,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上面临着诸多难题。
□本报记者 李道全 摄影报道
道路:等了27年也未硬化
蜿蜒的山道,新铺的柏油路面,道路两边新栽的行道树……进入桃花乡界不久,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经过与中山村相邻的莲池村时,瞬时被这里的新气象所吸引。
“那是莲池村的地界,道路是新铺的,前面修有‘新农村\’。”中山村村民赵本立指了指莲池与中山两村的交界处,“从这里再往前7.8公里路段,才是中山村的区域。”他说,中山村2004年由大石坝、中山两个村合并而来,原1-3组和7-9组也同时合并为8、9、10三个小组,共计1000余人,是比较大的村民小组。3个组中,除2012、2015年先后有两小段道路硬化外,至今仍有4公里多没有硬化。
道路没硬化,不仅给村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建房造屋、上学就医、引资发展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沿着高低不平又长满了杂草的“机耕道”,村民带着记者来到了9组的地界。赵本立回忆起他当时组织村民修筑这条毛路时的经历,“最开始一段毛路还是1989年的时候修的,后3个小组的组长又垫钱修了另一段,现在20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硬化。”道路没硬化让他们吃尽了苦头,他说,比如卖包谷、谷子,比市价要低1-2角钱,“还要求别人来买”。谁家杀了猪要卖,都是请人往外抬,更莫说老人就医、小孩上学这些问题。
在一幢被烧得只剩下房架的两层砖瓦房前,大伙停了下来,一村民介绍,“这是张可厚家的”。去年他家房屋烧毁后,现在一家5口仍挤住在未过火的厨房和猪圈,房子到现在未建,主要是“路太烂,车子进不来,建材拉不上来”。不过,最让村民感叹的是发展机遇。村民王永生介绍,这几年不断有外地开发商跑到村里来,想通过土地流转搞旅游、药材类开发,但看了这里的道路后,都打了退堂鼓。
用水:望着堰塘仍“喊渴”
连绵起伏的群山,点缀其间的农田,站在中山村任何一个地方放眼望去,翠绿欲滴的初夏似乎处处都是美景、都是期望。不过,10组村民王定轩无意欣赏这样的风景,因为“缺水”。
据村民介绍,中山村海拔1000米左右。以前,由于山水丰富,堰坪塘蓄水能力及灌溉水渠完好,栽秧插苗都不成问题。王定轩介绍,他所在的小组就有4口堰塘。其中最大的三湾大塘,容量在11万立方米,几乎能灌溉整个村。而其它堰塘虽然较小,但蓄水量仍能满足村民日常的生产灌溉。
不过这些堰塘均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年久失修致涵管堵塞,现都已放不出水来,失去了灌溉功能。要耕田、插秧,就需要用水。当地村民为了灌溉,只得打这些老旧堰塘的主意。“你看,这些口子都是村民挖的。”来到大湾堰塘,王定轩指着一处豁开的缺口说,“由于无人管理,缺口经雨水一冲,就塌成这样了,水更放不出来了。”他感叹,村民们现在完全是靠天吃饭。
与堰塘相对应的是水渠。记者注意到,不管是在10组,还是在8、9两个组,都能见到以前村民们修筑的水渠的痕迹,但除个别地段的水渠尚可使用外,大部分水渠都在岁月的侵蚀中废弃,不能引水。一路同行的村民感叹,“如果将原来这些堰塘都修复好、用起来,比新建堰塘、水渠更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此外,村民们生活用水也是问题。9组的赵本立说,若遇天旱,村民们需要四处找水吃,“最远的在一公里外去挑”。
疑问:经济发展出路何在?
欠账的道路,报废的水渠,这多少给中山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障碍。此外,记者注意到中山村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几乎所有的电线杆都很“原始”:有的将线搭在一根较粗的木桩上,有的为了提升高度,则在原来的水泥杆上再绑上一根木桩。“这些都是上世纪80年代弄好的,再没有改过。”赵本立说。
“道路硬化,需要有指标才行。”村党支部书记万永联说,相比其他的村,中山村的道路还算好的,在桃花乡,“有的贫困村一条硬化道路都没有。”但为回应村民的期待,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他们就道路硬化的问题多次找到当地党委政府及县政府相关部门请求支持,这才断断续续地硬化了近13公里的村道。
同样,就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万永联也进行了回应。“社会大塘(村民所说的三湾大塘)的维修加固,乡、村两级均数次查看,至少往乡上、县上打了5次报告,都因资金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对此,他也感到无奈,“如果按山坪塘报修,资金才1.5万元,但经测算维修加固的费用至少在100万左右,远远不够。”后来,又按小Ⅱ型水库呈报,但一直没批下来。
万永联说,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全村已规划种植了1000亩核桃、300亩的脆红李,在此基础上还大力发展了蜀宣花牛的养殖。他坦承,目前中山村的发展瓶颈主要是道路的问题。
回应:纳入规划逐步推进
一面是渴望加快发展,另一面却又苦于没有“指标”,中山村的困境怎样破解,这很是考验基层干部的手艺。
“中山村的发展我们一直很关注。”乡党委书记吴小秋说,在桃花,一是文凤,二是中山,两个村都是合并村,经济发展上相比乡里白堰沟、刘家沟等其他四个贫困村都要好。
“但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做事情就得有个轻重缓急,所以重点扶持上面我们更多地关注四个建卡贫困村的脱贫问题。”按照桃花乡“十三五”规划中“三环两线”的交通布局,其中桃(花)清(溪)一线就是经过中山村的1、2、3组,长3公里。“正是考虑到中山村的经济发展,我们才将这3公里路‘挤\’入的。”他说,对于8、9、10组村民所反映的问题,“严格说那只是通组道路”,只有在遇到合适的时机才能纳入村道规划,逐步推进。
“现在村民有一种依赖思想,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没有钱就不办事,这是最大的症结。”吴小秋在谈及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时说,目前,全乡大大小小病险堰塘上百口,光靠政府资金很难一时解决。他认为,桃花乡本身作为旱山乡,唯有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凸显群众主体,通过政府引导及“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解决,毕竟“发展不平衡是目前最大问题”。
“目前,全乡正在推行1+X产业模式,预计发展1万亩桃花米、6000头蜀宣花牛、8000亩经济作物。”吴小秋说,这或将更好带动中山村的经济发展。
荒废的引水渠
新闻推荐
川陕省绥定道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农贸街82号。1932年底至1933年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入川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8月至10月,红四方面军相继发动仪(陇)南(部)、营(山)渠(县)、...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