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风情小镇整体规划图
七月的天,酷暑难耐。在通往巴山大峡谷深处的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进山的水泥路早已硬化,汽车行驶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路边原始森林风景如画。
黄连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2公里,幅员面积19.4平方公里,全村平均海拔1700多米,辖3个村民小组、112户499人,是土家族聚居区,也是典型的贫困村。人们常用“看到山走一天,看到屋走得哭”来形容当地村民生活的艰难。
如今,在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开发战略的支撑下,黄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站在村里新修建的土家吊脚楼下,村文书向应田指着颇具有土家风情的山寨告诉记者:“我在山下开了一家农家乐。每到夏天,来大峡谷体验漂流、观看溶洞的旅客络绎不绝,我的农家乐一天最多可接待300多人,毛收入达3000多元。”
据了解,地处大巴山南麓的宣汉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尤其是该县东北部山区,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集中,是脱贫攻坚战役中一场难打的“硬仗”。
如何促进该片区整体发展,实现小康目标?今年来,宣汉县高标准规划,大手笔运作,大力实施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开发项目,推进东北部山区整体脱贫,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
高标准规划
打造国家5A级风景区
“快来看哟,未来的渡口土家族乡好漂亮哟!”连日来,在渡口土家族乡的土家风情广场上,渡口风情小镇规划图刚一亮相,就吸引了当地群众前来观看。“下游对岸要建接待中心,广场对岸是巴人文化街、特色住宅区、学校、医院等……”当地群众被规划图上的美景所感染,憧憬着巴山大峡谷旅游开发扶贫给他们带来的美好明天。
巴山大峡谷位于宣汉县东北部,海拔452米至2458米,峡长70公里,属国家地质公园,峡谷内奇峰矗立、峭岩绝壁、峡谷幽深、飞瀑流泉,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被众多专家学者誉为:“岭脊峰丛甲天下,峡谷秘境醉人间。”
景区建设,规划先行。宣汉县按照“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相继完成巴山大峡谷的旅游开发策划方案、巴山大峡谷总体规划、桃溪片区修建性详规及景观设计方案。规划中明确,按照“巴文化”主题定位和“中国巴山大峡谷”品牌战略,围绕“上观岭脊峰丛、中赏峡谷万壑、底详凝湖丽质”的格局定位,打造国家5A级风景区。分两个阶段推进:2016年至2018年为第一期工程建设阶段,打通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开发建设罗盘顶养生养心区、桃溪谷休闲体验区,打造渡口“风情小镇”,建设土溪口水库(溪口湖);2019年至2020年为第二期建设阶段,开发建设巴人谷民俗休闲区、溪口湖生态观光区,打造中国巴人秘寨——鸡唱坪、中国最美苦村——黄莲村,全域构建以旅游业为引擎、三产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目前,巴山大峡谷景区已被列入全省100个重点项目,黄连村、鸡坪村被列为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渡口风情小镇建设已经全面启动拆迁工作,通往景区的快速通道已经动工,罗盘顶、桃溪谷、桑树坪等核心景区规划已通过评审……
产品变商品
建设生态经济走廊
在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自从土家妇女刺绣协会成立以来,吸纳了当地80余名妇女当起了“绣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妇女刺绣协会副会长蔡仕琼说:“我们村贫困家庭里的妇女集中进入刺绣协会,传承上辈手工刺绣,既增加了收入,还可以打造我们巴山大峡谷特色旅游产品,更让我们土家特色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走向世界。”
土家刺绣只是该区域发展农特产品的一个例子。据了解,该区域内农特产品丰富,樊哙腊肉、漆碑茶叶、龙泉中药材等产品享誉国内外。该县将依托这些农特产品,在景区附近规划建设占地1万平方米的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实现“产品变商品”。
为让景区效应最大化,宣汉县还按照“产品进景区、园区近景区”的规划思路,积极构建生态经济走廊,力争实现片区特色农业产业年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展望未来前景
承载9万人脱贫梦想
走进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新华互通、渡口土家族乡老街、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桑树坪等施工现场,只见机器轰鸣,挖掘机、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们顶着烈日,连续奋战……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家门口会成为景区大门,政府不仅给我们修好房子,我们还得到很大一笔补偿。”亲眼目睹景区建设,村民罗立超对未来生活充满无限憧憬,“等景区开门迎客那天,我要开一个农家乐,让游客品尝我们地道的土家菜。”
如今行走在这片热土,能够听到脱贫攻坚的号角声音响彻在巴山大峡谷的每个角落,一个承载着9万人脱贫梦想的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将会奏响宣汉旅游扶贫的最强音。
□文/图 特约记者 王兴寨 胡果
新闻推荐
(紧接第一版)先后3次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各督导组成员开展换届工作业务培训,并开通换届工作咨询热线和QQ交流群,及时解答基层换届工作中的各种疑问,保证了换届工作合法规范、执行政策不走样。...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