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技师团队工作现场。
文/图 本报记者 邱洁
2012年10月成立;2013年以专家团综合评分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德阳市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同年,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2014年5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称号;2015年4月,被评为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示范型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这就是东汽的陈曙光技能大师工作室。
陈曙光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曙光为领军人物,拥有2名热处理高级技师、2名热处理技师和3名锻造高级技师,还有8名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相关人员组成的团队。工作室的成立,为东汽高技能人才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高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重大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经过3年多的摸索和实践,工作室已成为东汽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源泉,在生产经营、带团队、攻难关等方面切实地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高技能人才们的努力,青年职工的技能将得到快速提升,一些制约生产的技术、质量问题正在得以解决,尤其以陈曙光所在东汽锻热分厂整体实物质量水平、质量稳定性和技术工艺水平提升最为显著。
创新攻关——彰显技术创新技能创效的本色
2013年是工作室正式运行的第一年,当年共制定了“燃机叶片钎焊试验攻关”等12个攻关项目。截至当年底,全部攻关项目完成了9项,其中部分项目已应用于实际生产之中,对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创新攻关,是工作室成立的主要目的。
每年初,工作室在确定年度工作计划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研讨确定的攻关目标已经通过公司评审立项,内容涵盖热处理和锻造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分厂实际生产过程中岀现的技术、质量难题。工作室通过课题研讨、生产实践,让技能大师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自我突破,并严格按公司科研管理要求进行定期汇报,定期总结并考核,确保项目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多年来,工作室所选课题均为生产中制约质量、技术水平提高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强、技术含量高。工作室积极围绕热处理前沿知识进行立项攻关,先后完成了燃机35.4英寸叶片钎焊、72英寸叶片防水蚀淬火、可控气氛氮化炉设备改进等项目,有效地拓宽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促进了公司的技术创新,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技术人员和技能大师们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将实践和理论融会贯通,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拓展了思维,保持了工艺水平的先进性。
带徒传艺——承担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带徒传艺,则是工作室的另一重要任务。
工作室领军人物陈曙光长期从事汽轮机末级叶片高频淬火工作,具有丰富的热处理经验,历任班长、机台长和工段长。在一线工作期间,先后参与并完成了851mm、325mm、660mm和40英寸等末级叶片防水蚀高频淬火工艺试验研究项目,制作了适合各类叶片局部加热用感应器。在定型生产过程中,其经手的3万余件末级叶片高频防水蚀高频淬火工序无废品损失,为企业热处理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他还掌握了大型汽轮机零部件,如汽缸、阀门、转子等局部修复技术,带头制作了多种热处理局部加热设备。“以陈曙光为代表的工作室有很多这样的高技能技术人才,而培养更多的锻造、热处理技能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动力。”东汽相关负责人说。
热加工是一个实践经验非常强的行业,许多工作经验和技能必须通过大量实践操作才能获得。新参加工作的操作人员往往由于技能水平的原因,会使产品质量出现波动,甚至干出废品来。为此,工作室举办了青工技能提高班,有针对性地开设“大师讲堂”,选出25名年轻的技术工人参加培训,通过技能大师们以实作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精心指导,该班所有成员全部通过了考评,成为合格的岗位技术骨干,为企业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储备。该班也被称为分厂的“精英培训班”。目前,东汽热处理和锻造工种的技能大赛、职工岗位技能定级考核等重要工作,从前期培训到策划实施均由工作室负责。
为培养更多的锻造、热处理技能人才,工作室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攻课题、讲理论、搞培训,在“一带一”导师带徒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办“一带多”的“大师讲堂”实作技艺展示活动,给青年员工现场传授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学习氛围,为打造高效锻热团队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工作室技师团队工作现场。
文/图 本报记者 邱洁
2012年10月成立;2013年以专家团综合评分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德阳市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同年,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2014年5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称号;2015年4月,被评为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示范型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这就是东汽的陈曙光技能大师工作室。
陈曙光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曙光为领军人物,拥有2名热处理高级技师、2名热处理技师和3名锻造高级技师,还有8名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相关人员组成的团队。工作室的成立,为东汽高技能人才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高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重大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经过3年多的摸索和实践,工作室已成为东汽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源泉,在生产经营、带团队、攻难关等方面切实地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高技能人才们的努力,青年职工的技能将得到快速提升,一些制约生产的技术、质量问题正在得以解决,尤其以陈曙光所在东汽锻热分厂整体实物质量水平、质量稳定性和技术工艺水平提升最为显著。
创新攻关——彰显技术创新技能创效的本色
2013年是工作室正式运行的第一年,当年共制定了“燃机叶片钎焊试验攻关”等12个攻关项目。截至当年底,全部攻关项目完成了9项,其中部分项目已应用于实际生产之中,对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创新攻关,是工作室成立的主要目的。
每年初,工作室在确定年度工作计划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研讨确定的攻关目标已经通过公司评审立项,内容涵盖热处理和锻造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分厂实际生产过程中岀现的技术、质量难题。工作室通过课题研讨、生产实践,让技能大师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自我突破,并严格按公司科研管理要求进行定期汇报,定期总结并考核,确保项目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多年来,工作室所选课题均为生产中制约质量、技术水平提高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强、技术含量高。工作室积极围绕热处理前沿知识进行立项攻关,先后完成了燃机35.4英寸叶片钎焊、72英寸叶片防水蚀淬火、可控气氛氮化炉设备改进等项目,有效地拓宽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促进了公司的技术创新,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技术人员和技能大师们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将实践和理论融会贯通,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拓展了思维,保持了工艺水平的先进性。
带徒传艺——承担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带徒传艺,则是工作室的另一重要任务。
工作室领军人物陈曙光长期从事汽轮机末级叶片高频淬火工作,具有丰富的热处理经验,历任班长、机台长和工段长。在一线工作期间,先后参与并完成了851mm、325mm、660mm和40英寸等末级叶片防水蚀高频淬火工艺试验研究项目,制作了适合各类叶片局部加热用感应器。在定型生产过程中,其经手的3万余件末级叶片高频防水蚀高频淬火工序无废品损失,为企业热处理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他还掌握了大型汽轮机零部件,如汽缸、阀门、转子等局部修复技术,带头制作了多种热处理局部加热设备。“以陈曙光为代表的工作室有很多这样的高技能技术人才,而培养更多的锻造、热处理技能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动力。”东汽相关负责人说。
热加工是一个实践经验非常强的行业,许多工作经验和技能必须通过大量实践操作才能获得。新参加工作的操作人员往往由于技能水平的原因,会使产品质量出现波动,甚至干出废品来。为此,工作室举办了青工技能提高班,有针对性地开设“大师讲堂”,选出25名年轻的技术工人参加培训,通过技能大师们以实作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精心指导,该班所有成员全部通过了考评,成为合格的岗位技术骨干,为企业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储备。该班也被称为分厂的“精英培训班”。目前,东汽热处理和锻造工种的技能大赛、职工岗位技能定级考核等重要工作,从前期培训到策划实施均由工作室负责。
为培养更多的锻造、热处理技能人才,工作室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攻课题、讲理论、搞培训,在“一带一”导师带徒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办“一带多”的“大师讲堂”实作技艺展示活动,给青年员工现场传授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学习氛围,为打造高效锻热团队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新闻推荐
陈厚君于2000年12月购买陈林位于市区南街铧炉巷5-5-2号房屋,当时陈林只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证,未办理土地使用证,至今都无法联系上陈林,现陈厚君申请办理土地使用证。如与此房有异议者,自登报之日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