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身潜力,能适应正常生活压力,能有成效地工作,并能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崔玉洪表示,作为德州市唯一一家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市级精神疾病鉴定及精神疾病残疾鉴定指定单位,医院在精神卫生指导和知识普及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进一步推动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广泛宣传精神卫生政策及精神疾病防治和心理卫生常识,医院结合全省 “三好一满意”创建工作,以 “健康山东行动”活动为契机,开展 “健康山东心理健康伴我行”活动;同时,结合德州市 “幸福德州 卫生先行”及 “精神卫生推进年活动”,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的 “五进”活动。让个人、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组织、政府部门行动起来,一起努力,共同承担责任,提高全民的精神健康水平。
学校:应配备专业心理教师
病例点击:15岁本应是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年龄,但小王却被精神分裂症折磨着:表情淡漠、目光呆滞,忽而低头沉思状,忽而坐立不安,对空发笑,严重时甚至举刀砍向自己的母亲。
专家指导:在我国患病人群中,儿童和青少年的
精神卫生状况令人担忧,青少年已成精神疾病高危人群。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已超过国际平均水平。在我国3.4亿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据估计,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染上酒瘾、毒瘾以及患上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机率是普通人的5到10倍。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精神卫生教育十分重要。
李主任指出,精神疾病大多起病于青少年,主要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酒精依赖、人格障碍等。早期常表现为失眠、生活懒散、孤僻独居、性格改变、经常发呆、学习成绩下降、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破坏性行为等。一部分患儿问题可继发成人的品行障碍、反社会人格、抑郁乃至犯罪等。“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及行为问题尤为突显。 ”李主任说,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未成熟期,不仅要承受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还易受不良传媒、书刊、网络影响,导致心理发育失衡,引发各种心理障碍。而目前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家长、教师缺乏心理方面知识,对孩子心理问题反应迟钝,也是原因之一。
“青少年精神卫生疾病预防的重点是早发现、早治疗和预防复发,这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现今生活节奏加快、独生子女增多、父母期望值偏高的社会背景下,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李主任建议,家长要挤出时间与孩子多交流,帮孩子养成运动习惯,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社会各个部门应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社会预防程度;在高校和中小学都应配备经过培训的心理教师,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加快心理健康专门人才培养,实行严格的从业准入制度。
个人:认清能力量力而为
病例点击:近日,48岁的张女士为了一些生活中琐事,与丈夫、孩子吵的不可开交。她觉得自己为家庭付出那么多,丈夫和孩子不但不体谅还老挑剔。因此,她经常以泪洗面,感觉生活也不尽如人意。悲观、压抑的心情让她有点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专家指导: 30岁到55岁的中年人,是家庭主心骨。在家庭生活中既要扮演丈夫或妻子角色,又要扮演父亲或母亲角色,还要扮演儿子或女儿角色,多重角色转换常使他们感到心理上的不适应。而且繁杂的家务、子女的教育、婆媳间关系、家计的安排……稍不留神,各种关系便会出现危机,家庭内部无休止的争吵与冲突也会对中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李主任表示,张女士心理上的波动与更年期的到来有密切联系。 “更年期是中年人必经的生理过程,是生命周期中从中年向老年过渡的阶段。此年龄段中年人的心理经常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情绪低沉、处处表现出紧迫感,特别关心个人及家人的健康,身体稍有不适,便四处求医,生怕得什么大病,对工作或家中的事情特别操心,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出现心理疲劳。”李主任解释,中年人的心理疲劳是指社会、家庭、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的多重压力所造成的长期的精神负重,使中年人总处于焦虑、烦燥、恐惧、抑郁的情绪中。心理疲劳程度严重的人情绪总处于不佳状态,精神过度紧张,压抑感很强,总感到自己活得很累很苦,常不自觉地去想生活中的一些阴暗面,如死亡、事故和疾病等,遇到困难总朝消极方面去想。
为此,李主任建议,中年人对自己的体力与能力要有正确的认识和估计,要量力而行,勿超负荷工作。同时,中年人也应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良好的品行有益于保持心理平衡。”此外,空闲时间培养琴、棋、书、画等业余爱好以陶冶性情,也可与家人一起欣赏,增加感情交流;练习气功、太极拳、自律训练,放松功等都有助于消除疲倦和紧张状态。
社交:适当增加培养爱好
病例点击:65岁的陈先生原是某机关干部,退休后本该在家享清福,但社交活动的减少让生活乏味。他不但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劲,还常睹物思旧,无缘无故伤感。最近在与朋友交流中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走神。胡主任表示,陈先生的表现就是典型的老年期抑郁症。
专家指导:人到老年,除身体各个机能开始不同程度退化外,在心理上,或难以适应家庭、事业、经济能力、社会角色的变化,这都可能导致老年精神障碍的发病。胡主任介绍,老年性精神障碍,按其损害性质不同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障碍。其发病受个人心理素质、人格特点、遗传因素、抵抗外界刺激能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比年轻人更为复杂。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多表现为神经衰弱、失眠、抑郁、猜疑、幻觉妄想、意识障碍;又可出现焦虑、抑郁及躯体不适等。”胡主任建议,当老人出现记忆力明显减退时,应先考虑为脑器质性疾病,最多见的是脑动脉硬化和老年型阿尔茨海默病 (俗称老年性痴呆)。”他强调,像上述陈先生所患的老年期抑郁症更不应忽视。 “老年期抑郁症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哭泣、沮丧、不愿与人来往,同时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易疲乏等。疾病再进展,重者会出现理解判断力低下、计算力不好、生活处理差、忽视个人卫生、情感迟钝等症状。”
胡主任建议,由于老年人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家人应掌握一定的精神障碍护理学知识:首先要保证老人营养元素的充足摄入,为大脑提供足够的养分;勤于用脑,增加爱好;增加社会交往,接受新观点、新事物。其次,家属、亲友及单位和社会也要在心理上对老人提供支持,帮助他们保持心理健康,减少精神障碍发生。同时,胡主任建议,医护人员及全社会都要关注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使他们能够得到较好的医疗照顾和护理,同时减轻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本报记者 石秀秀 本报通讯员李祖林任天瑜
新闻推荐
市质监信息所为企业上门办代码证,市质监信息所为企业上门办代码证
本报讯 (记者 杜华江 通讯员 韩娟)近日,德州大壮实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孙明超将一面写有“勤政高效服务热诚”的锦旗送到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所服务窗口,感谢他们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组织机构代码证是...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