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风建设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深入推进“八条禁令”落实和廉政效能管理工程为突破口,狠抓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掀起“治庸”“治懒”风暴
7月19日,德州网友“真心英雄”在山东新闻网山东论坛发帖称,自己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因上班时间玩游戏,被暗访队员用摄像机记录下来了,他想借这个机会向市纪委领导和广大网友作检讨。因其真诚的态度,该网友被称作“忏悔哥”。
“庸、懒、散”一直是机关痼疾,为群众深恶痛绝。今年4月1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 《德州市机关作风建设“八条禁令”》,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对违反禁令者,实行“一次查实追究”制,对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从重处理、公开曝光。
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大群众对此议论纷纷,许多人认为这不过是走形式、“刮一阵风”,不可能真抓实干。为取信于民,由市纪委牵头开展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制定了 《一次查实追究办法》,先后抽调198人对118个市直部门单位、13个县市区开展3轮集中督查活动、5次专门突查活动和3轮明查暗访,重拳出击治庸治懒,通报处理了225名违规违令人员。中午饮酒、上班玩游戏、吃拿卡要等不文明现象一扫而空,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为从根本上祛除“机关病”,市委、市政府立足顶层设计理念,将廉政和效能有机融合,推出了5项配套机制,即廉政风险防范机制、行政效能推进机制、舆情宣导机制、评议评价机制、惩戒问责机制,以有效的载体强力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和机关作风建设。
“张菜工业小区一化工企业直接将废水排到干沟,毒气刺鼻。 ”8月29日,一条举报信息出现在宁津县纪委的短信评议监控平台上。不到两个小时,该县环保局就查明情况,对企业下达了停产通知。
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德州市各级各部门的服务意识、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规范权力运行,提升行政效能
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是制约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从今年4月26日起,市监察局会同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历时两个多月,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进行了集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由495项压缩为197项,减幅达60%;审批时限,在原来承诺时限的基础上平均压缩30%以上。德州市成为全省17个地市中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平均承诺时限最短的市。
在此基础上,德州市全力加快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总投资1.6亿元、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德州政务服务中心已经投入使用,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同步建设,将在新的市政务服务中心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办公和网上审批系统。另外,有9个县市建成投用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有5个县市区实现了便民服务乡镇(街道办)全覆盖,3个县市区实现了便民服务社区(村居)全覆盖。
推行涉企“一费制”改革。在夏津、禹城、武城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实现企业定期、定点、定额,统一缴纳各项费用。同时推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和执收证制度。
全民评议,接受监督
“今年7月份,我们开展了服务科学发展民主评议,组织2万余名群众对政务与社会事务、执法服务等7大类115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在全市通报。 ”市纪委负责同志介绍。
改变以往的部门评、系统评和“上评下”方式,实行“全民评议”和“全员参评”。作风建设的好坏,由人民群众说了算。建立常规评、现场评、即时评、社调评、网络评、流动评等综合评价模式。提高评议评价结果在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中的权重,强化结果运用,加大奖惩力度,逐步探索建立廉洁效能指数评价体系。
此外,市纪委设立100个优化发展环境监测点、聘请200名优化发展环境监督员,成立了发展环境投诉中心 ,公众可通过投诉电话、电子邮箱、微博、网站等投诉平台进行投诉,方便人民群众进行监督。
□本报记者 杨德林 本报通讯员 孙立宁 韩晶
新闻推荐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幸福德州系列综述
宁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