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时节,寒意尚浓,但在宁津县却随处可见火热的场面:公路上,载满钢铁制品的车辆来来往往;乡村社区,工厂车间机声隆隆、火花闪闪……让人切切实实感受到“中国五金机械产业城”的活力与生机。
31种产品进入农机推广补贴目录
春耕在即,以生产农机产品为主的德农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早已热火朝天。46岁的工程师张力,一面带领科研小组10名成员对其研发的新产品不断改进,一面带领公司200多名员工加班加点,赶做一批批来自各地的产品订单。
“咱是‘农字号\’企业,要想让农民满意就得不断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依靠科学技术不断地对产品进行改进,这是产品走俏、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张力是原县农具厂的一名老工程师,多年从事农机产品的研制与生产。 2008年他带领原县拖修厂、家具厂的老技术员,以及最近几年分配来的大学生组成了专门科研小组,借鉴同行业生产技术,结合当地农民需求,对产品性能、技术、使用等方面进行大胆革新,开发出了耕耘机、田园管理机、小麦播种机、玉米剥皮机等10多个新产品,并获得国家科技专利。他们研制的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每小时收获面积达5亩,可与大型农机媲美,成为全国农机补贴目录中重点推荐产品。
目前,该县30多家农机制造企业中,拥有科研开发中心的就有12个,具有高中技术职称的达到46人,每年开发的专利产品达20多项,有31种产品被列入国家和全省农机推广补贴目录,年销售额达3亿多元,利税2800多万元,年增长均接近30%。
一个村40%以上农户成机械加工户
“炳章哥,这是河北一客户刚送来的新产品,俺按图纸设计了几道工序,你看合适不? ”2月20日一大早,宁津县时集镇大曹村的陈成良拿着一件半米长的机器配件,来到本村做机械加工的尤炳章师傅家请教。 “村里每天来请教问题的年轻人特别多,都是有关五金机械类产品的。都是一个村子的,有技术问题一商量就解决了,有的订单多了干不出去,我们可以合伙干。 ”今年60岁的尤炳章从事机械加工已近40年,技术好、徒弟多、人缘好。据他介绍,村里这两年从事机械加工业户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学成技术、有了一定积蓄后,就创办属于自己的小工厂,购置的大多是新一代的数字型机械加工设备,而且每个户的设备都是针对各自的产品购置的,这样不仅可以分别加工不同的产品,户与户之间相互补充,又可避免相互之间的恶意竞争。据村党支部书记王福祥统计,村里一年时间就增加机械加工户60多家,全村达到200多家,占到全村总户数的40%以上。
跟大曹村一样,宁津县近年来五金机械加工生产专业村迅速拓展,已达到120多个,逐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电梯及配件、阀门、弹簧、健身器材、纺织机械及配件、电子衡器、农用机械、五金制品九大类,从业人员达到4万多人,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30多亿元。
一个镇拥有80多家电梯配件企业
“喂,您好,我想把企业搬到配件生产聚集区,请问有什么优惠政策呀? ”“我想扩大生产规模,要进入配件产业聚集区有什么要求呀? ”春节过后,柴胡店镇政府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来自光明庵、司庄、马海及柴胡店北街、东街、南街、西街等村庄的电梯配件生产企业,纷纷询问镇电梯配件生产聚集区的情况,要求搬入该区扩大生产。
“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有龙头骨干企业的强力带动,但也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基地做支撑;没有强大的配套产业,只有龙头骨干企业的产业只怕是空中楼阁。 ”该镇党委书记李建国道出了该镇要建电梯配件生产聚集区的初衷。
近年来,宁津县的电梯业迅速发展成为五金机械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到去年底已有6家企业获得国家电梯整梯生产许可证,产品畅销上海、北京、天津等20多个重点城市。这些电梯龙头企业大多是在柴胡店镇成长壮大起来的,全镇电梯配件企业共有80多家。为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为全县电梯业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该镇投资3.6亿元新建了一处电梯配件生产聚集区,并制定了一整套优惠政策,鼓励配件企业向聚集区集中。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报名入区,届时可生产各类电梯配件2000多种,满足电梯整梯生产企业90%的配件需求。
□本报特约记者 尤炳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唐志梅 通讯员 盖丽)2月 29日,德州市12345市民热线工作培训班在市会展中心举办,来自各县市区政府 (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的近200名热线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针对各单位热线工作人员...
宁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