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修公路的时候埋了一个管子,时间长了忘记在哪块了,只有找到管子,就能把水放下去,要不庄稼就绝收了! ”
8月5日一大早,宁津县柴胡店镇张顶村70岁的老党员张如来就组织村民在村东头的玉米地里排水。他已经连续两天一夜坚守在救灾一线。
“党员啥时候也得带头干,特别是遇有大灾大难,更得带头干! ”张如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日凌晨暴雨过后,他第一时间到农田里查看积水情况。
张如来知道,周围村庄受灾情况也很严重,等外来救援肯定不行,而村子里的青壮年又多数在外打工。他不等不靠,号召20多名村民开展自救。目前,张顶村大部分农田的积水已排出。
不只有一个张如来,在大灾面前,宁津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党员冲锋在前!此次遭受暴雨袭击受灾最重的柴胡店镇和杜集镇有3000多名共产党员和群众在一线防汛救灾。在柴胡店镇魏家村,张书云、魏宝胜等26名党员为了防止村庄被淹,带领全村群众围村筑坝,夜晚全体党员轮流值守,直至4日晚河水漫堤,实在无法守护,待全村群众安全转移后才撤退。
党员李玉磊和妻子都是柴胡店镇的干部,5日凌晨,虽然他们家也进了水,但仍和其他镇干部一起到宁乐河参加一线抢险、转移群众。晚上,夫妻俩回到家时,满屋淤泥,家具散乱一地。李玉磊安慰伤心的妻子:“咱们是党员,这时候应该舍小家顾大家! ”
柴胡店镇王庄村党员王炳林护坝、转移村民均冲在一线,全然不顾自家养鸡大棚安危。大雨冲毁大棚,5000只鸡全部死亡,损失10多万元。 “棚没了能再盖,鸡死可再养,重要的是保证大伙安全。 ”普通的话语,尽显党员本色。
□本报记者 杨德林 本报通讯员 孙久生 孙磊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郑东岩 通讯员 郭伟鹏)8月15日,省民政厅副厅长杨丽丽来德州市查看洪涝灾害。副市长董绍辉陪同。杨丽丽一行先后到灾情较重的平原县桃园街道办、王庙镇、张华镇和宁津县杜集镇、柴胡店...
宁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